第一百六十九章 霸王條款(第2/2頁)
章節報錯
剎那間,屋子裡的氣氛變得極為緊張起來,以湯若望為首的眾洋人神色很難看。更確切地說,那是懼意!
這時,高一志好像還沒有意識到處境不妙,一個弄不好,就要有性命之危,梗著脖子,就要再反駁什麼之時,卻被湯若望警告的眼神瞪了回去,後者更是將求助的目光投向徐霞客。
身為天主教的教徒,看到湯若望那求助的目光,徐霞客知道,自己躲不過去這次的幫忙。當即上前幾步,來到李自成的身前,先是躬身行禮,隨後才緩緩說道:“老大,之所以將這些洋人弄到這裡,為得無非就是火器製造,翻譯那些書籍都是順便的事情。對於火器,老朽不甚瞭解。但是,對於編纂書籍,別說三百本,就是幾十本,換做是我們,也不是三兩年內能夠完成的事情。”
“當然,如果您不在乎這些洋人翻譯的質量,三百本的話,確實能夠完成。不過,如果真是這樣,老大,這是您希望看到的結果嗎?”
李自成的手下之中,徐霞客絕對是屬於舉足輕重的一位,所言所語,李自成都不可能當作耳旁風。
隨著徐霞客的求情幫忙說話,氣氛明顯緩和了一些,見此情形,宋應星也站了出來:“老大,研究火器,製造火藥,這些都是屬於精工細活,非一時能夠完成的。如果您催促的這麼緊,只會使得研製火器的進度變緩,研製火藥時更加危險,反而違背了你的初衷。”
作為研製火器的中堅力量,焦勖也站了出來,幫忙說話:“是啊,老大,誠如宋先生之言,研製火器火藥,屬於精工細活,急不得。過猶不及,反而不美。”
李自成沒有立即給予答複,而是一一看過求情的眾人,這才長長的吐出一口氣,語氣放緩的說道:“無論是研製火器火藥,還是翻譯西洋書籍,我都可以不再限制日期。”
聞聽此言,宋應星幾人心裡就是一鬆,暗道,湯若望等人化險為夷,躲過一難,湯若望等人的神情也明顯一鬆,剛要笑著說下什麼,卻見李自成神情一變,話題一轉:“不過,我們這裡可不養閑人,也沒有那麼多的糧食浪費。因此,你們要想不餓肚子,不被餓死,就必須對這裡有所貢獻,方可獲得食物,生活用品......”
然而,李自成的話還未說完,高一志再次蹦躂了出來,不合時宜的插話道:“食物好辦,我相信,作為天主教的信徒,那些教眾不會放任神父不管,一定會貢獻一些食物和生活用品出來。”
說話之間,高一志挺了挺胸膛,顯得很是自信,在李自成眼裡,根本就是白痴的存在。
“嘿嘿...”李自成一陣冷笑,臉上顯出諷刺之意,高一志剛一說完,就沉聲說道:“這還倒提醒我了。”
語氣一頓,李自成的目光在湯若望等人的臉上掃過,隨後冷幽幽的說道:“自即日起,在書籍還未翻譯完,火器還未研製出,不準你們在這裡傳教。否則,後果自負!”
聞聽此言,不下於迎面扇了一個耳光,高一志為之氣急,就要分辯,卻被一旁的洋人郭守靜一把拽住了,高一志當即就老實了下來,猶如洩氣的氣球。
郭守靜何許人也?那可是大中華區的教廷負責人,直接對中國的這些神父和教徒負責,有任免和驅逐出教會的權力!無論是在教會裡的地位,還是個人的威望博學,高一志都不敢違逆郭守靜。
及時的止住了高一志這根攪屎棍,郭守靜的心裡就是一鬆,生怕再次觸怒了李自成。
此刻,郭守靜面帶些許的笑容,彷彿並不在意李自成的霸王條款,不準他們傳教,反而笑呵呵地問道:“這位首領,我們做些什麼,才算是對這裡有所貢獻,才能獲得食物以及生活物品呢?”
問出這些話之時,郭守靜的心裡很清楚,無論是誰求情,還是怎樣的情況,這個年輕的首領都不可能放自己等人離去。
與此同時,李自成很是驚訝,沒想到眼前的這個郭守靜這麼厲害,一下子就制住了高一志,後者還一點脾氣都沒有,就那麼蔫了吧唧的退到後面。
心知郭守靜此人不簡單,但李自成不在乎,這裡是他的一畝三分地。再說,郭守靜再如何的厲害,隱隱是洋人之中的頭頭,那也只是在洋人裡面,或者說是在教會裡面。
這一刻,李自成輕輕地點頭,有些欣賞郭守靜的識趣,更是輕聲說道:“我知道,你們這些洋人來自於不同的國家,說得語言不通。更知道,你們之中的這些人,要麼會西洋的醫術,要麼懂得天文、數學、植物學等等。”
“因此,要想獲得食物和生活用品,對這裡有所貢獻,就要將你們的畢生所學交給這裡的百姓。更確切地說,我將在這裡籌辦一個學校,而你們擔任老師,傳授你們所長,當然也包括你們掌握的語言。”
剛一說完,郭守靜就要說什麼,似乎突然想起了什麼,李自成又補充的說道:“哦,對了,如果懂得你們國家的語言之人多了,也是對你們有好處的。這樣一來,你們翻譯的工作壓力就會有所減輕,進度才能更快,你們也能早一日的可以在這裡傳教,是不是?”
......
與此同時,千裡之外的北京城內,皇宮之中,崇禎皇帝批閱奏摺之地,徐光啟匆匆忙忙的走入,剛一站定,就著急地說道:“啟稟皇上,奉旨進京參與編撰新歷法的湯若望、郭守靜、高一志等洋人不知所蹤。不僅如此,他們所居住的教堂或被偷,或被搶,裡面的東西空空如也。而且,作為輔助微臣編撰新歷法的主要洋人助手,鄧玉函也突然離世。”
“這些洋人死就死了,失蹤就失蹤了,朕又有什麼辦法能夠找到他們?更何況,離開了這些洋人,徐大人,難道你這個文淵閣大學士就不能編撰新歷法了?”
“可是...可是...”徐光啟吭哧了半天,愣是沒有說出來,告罪了一番,隨即離去。
面見崇禎的那一刻,徐光啟好想反駁,說出心裡話,離開那些洋人,雖然新歷法的編撰嫉妒有所減緩,但不是不能進行。可是,洋人的那些書籍文獻,關於天文方面的記載,尤其是金尼閣在世時藏有的書籍,全都不見了。
沒有了那些天文書籍,編撰新歷法之時,還讓他如何借鑒?如何編撰更加精準的新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