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東鄰波蘭、捷克,南毗奧地利、瑞士,西界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北接丹麥,瀕臨北海和波羅的海。是世界著名的高階製造業強國,是全球最具創新力的經濟體,也是歐洲最大的經濟體,被譽為“歐洲經濟火車頭”,以汽車和精密機床為代表的高階製造業,是德國的重要象徵。

德國經濟,側重重工業:汽車和機械製造、化工、電氣等部門是支柱產業,其他製造行業如食品、紡織與服裝、鋼鐵加工、採礦、精密儀器、光學以及航空航天業也很發達。高度外向:主要工業部門的產品一半以上銷往國外。中小企業是中流砥柱:約23的工業企業僱員不到100名。眾多中小企業專業化程度強,技術水平高,靈活性強。壟斷程度高:佔工業企業總數2.5的1000人以上的大企業佔工業就業人數40和營業額的一半以上。

如此成就,跟德國人理性務實、科學嚴謹與追求卓越的性格和作風息息相關。

而據其它組織研究和星辰調研部門的結論,之所以會形成這樣的性格和作風,德國的特有的教育模式有關。重視職業教育和技術培訓,以職業教育的發展來推動經濟結構調整、產業升級、人力資源提升和配置最佳化,

是德國經濟騰飛的“秘密武器”。

德國對於學齡前教育沒有強制規定,父母自行決定是否送四到六歲的子女去上幼兒園。但年滿六週歲的兒童就必須接受九到十年的義務教育。小學(grundsce)學制為四年。在小學裡,所有學生學習同樣的科目。根據學生的學業表現及父母期望,小學畢業生會進入三種不同型別的中學就讀:sce實科中學)或是 gynasiu文理中學)。小學老師會根據學生在校的學業表現、自信程度及獨立作業的能力推薦他她進入某一型別的中學就讀,但在多數聯邦州,孩子就讀哪種中學,仍由父母決定。

hauptsce普通中學)

普通中學學制為五年,即五到九年級。學生會學習與實科中學及文理中學相同的科目,但學習的進度相對緩慢,同時也學校為未來就業做準備的課程。普通中學畢業後,學生在18歲前,半天就讀於職業學校,半天進行學徒培訓。

reasce實科中學)

在大部分聯邦州,實科中學學制為六年,即五到十年級。學生畢業後可選擇進入半天或全天的職業學校就讀。若學生在實科中學學業成績優異,在畢業後也可轉入文理中學就讀高中課程。<nasiu文理中學)

文理中學學制為八年到九年,即五到十二十三年級。文理中學的學生畢業後會取得“abitur”普通高校入學資格),獲得此文憑的學生能夠進入一般綜合性大學或就讀雙元制學位專案。每所學校的課程設定都有所不同,但絕大多數都覆蓋德語、數學、資訊科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美術含工藝及設計)、音樂、歷史、哲學、社會學以及多種外語。

berufssce職業學校)

學生從普通與實科中學畢業後大多進入職業學校,它有理論學習和實踐培訓兩部分。

職業學校要求學生必須經過兩個場所的培訓,一是指職業學校,其主要職能是傳授與職業有關的專業知識;另一個是企業或公共事業單位等校外實訓場所,主要就是讓學生在企業裡接受職業技能方面的專業培訓。

這就是德國特有的‘雙元制’模式。

雙元制的學制跟一般的大學差不多,一般來說是三年,對於非德語國家的學生是四年,因為要先上一年的語言預科,碩士的話是兩年,博士是三年。至於形式又分為兩種:第一種33,先在企業工作3個月,再在學校上課3個月,週而復始;第二種就是,週一至週四在企業工作,週五週六在學校上課。

在不同的教學地點,教學形式與內容就有所不同。比如,在企業所遵循的法律基礎是聯邦職業教育法,在職業學校所遵循的就是各州制訂的學校教育法。企業所執行的教學檔案是職業培訓條例,職業學校的教學檔案就是各州制訂的教學計劃框架。企業的教學內容是技能以及與技能有關的能力培養,職業學校的則是理論與普通文化課。企業所採用的教材是聯邦職業教育所編制的技能模組,職業學校所採用的是基礎教材與專業教材,沒有統一的教材要求,但教材非常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符合企業實際,貼近職業現實。企業的教育者是實訓教師,由企業僱傭,經過職業培訓,有2到5年的教學經驗,學過教育學、心理學,沒有犯罪前科。職業學校的教師,則必須是大學畢業生,經過錄用考試,沒有犯罪前科。在企業,學生的身份是學徒,並與企業簽訂合同,合同由行會管理,企業每月向行會交納1000k費用。在學校,他們則是學生。考試的方式也不同,在企業,由行會組織進行技能考試;在學校,由行會管理進行理論考試。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學習期滿,企業向學徒頒發培訓證書、技工考試合格職業資格證書。學校則頒發結業證書。學生在企業的學習費用由企業負擔,在學校的學習費用則由州政府支付。

而擁有寶馬、西門子等國際知名公司總部和研究機構,又有慕尼黑大學和慕尼黑工業大學等多所知名綜合性大學所在地慕尼黑,是德國排名前三的教育資源重鎮。

當初萌生成立星火教育想法的時候,翟小帥就讓人專門蒐集國內外的職業教育方面的資料,最後研究認為,德國的‘雙元制’不僅成材率高,而且非常適合人才培養,還能塑造良好的習慣的作風,帶著實際問題去針對性學習和研究,更能為企業創新和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正是星火集團的職業教育尋找一條合適的發展道路和旗下實業公司探索一條可行的人才培養道路的有益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