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輪衝殺之後,北塞軍五千人,只剩下了一半不到。

對於新兵方陣而言,軍力損耗達到三分之一,軍心就會開始潰散,自然越打越是頹靡。

而驍風營很快重整了整形,只損失了七八百人的樣子,新老之別高下立判。

石樓冷冷的看著這一切,似乎出現這樣的情況在他的意料之中,他又向戰場中派出了四千人,自己只留下了一千人。

但這四千騎卒中並不全是新兵,新兵只有兩千人,一千五是跟著自己好幾年的老兵,老兵與新兵交錯中,剩餘五百是從北塞的江湖門派中要來的守山奴。

這五百來並不騎馬,而是袒胸露乳赤膊上陣,一個個精壯無比身上的肌肉緊實,光是一條手臂就有一條牛腿般粗細,一個人就有一匹戰馬這般高,光是遠遠的望著就令人生畏。

這些人手中常常拿著雙手宣花大斧,所以被江湖人喚作鬼斧,他們不事三教修煉,從小以妖獸血餵養長大,平時是用來守衛山門的,人人力道強橫可怖,猶如妖物。

有新的方陣加入,加上先前剩餘的兩千多,便是一支六千餘人的恢宏大軍,北塞方面頓時軍心大振。

臉上掛著猙獰笑容的桓尢鸛,吹出一陣繁雜的哨聲,驍風營立即變換陣形。

全軍呈現出弧形配置,形如彎月,是一種非對稱的陣形,大將本陣位於月牙內凹的底部。作戰時注重攻擊側翼,以厚實的月輪抵擋敵軍,月牙內凹處看似薄弱,卻包藏兇險。

隨著號角聲再次在天山山脈下響起,兩軍互為絞殺,盡是瞬間高下生死立判後一衝而過。唯獨北塞五百鬼斧直衝向桓尢鸛本陣,有驍風營騎兵衝殺而去,卻在抵擋第一斧時就被震裂了虎口,利斧之下被連人帶馬給劈作了兩半。

見到這一幕,桓尢鸛雖然仍是面露笑容,可心中卻繃緊了起來。立即下令,本陣所有人將馬戟投射而出。

本陣所有人將馬戟從戰馬側邊卸下,隨著桓尢鸛的命令一擲而出。

馬戟全長約一尺半,由兩根金屬稜標組成,分別為一尺、半尺;握手柄和護手以金屬製成,柄長約三分之一尺厘米,上附井字月牙口。

每名騎兵配有兩柄,是戰場上常見的雙手兵器,本是應速應近用來作為陌刀備用的兵器的,如今在桓尢鸛的命令下卻成了投擲兵器。

數十柄馬戟在一聲令下旋飛向半空,然後經過一刀弧線落向五百鬼斧。

只聽厲吼聲迴盪在鬼斧方陣之中,瞬間就有數十名鬼斧當場斃命,很詭異的是,聽到同伴被馬戟砸中後的嘶吼,其餘未被傷到的傢伙突然爆發出驚人的速度,向著本陣攻去。

桓尢鸛領隊翻身下馬,緊了緊手中陌刀的刀柄,帶隊迎了上去。

他動作極快,躲過一斧後,一刀刺入鬼斧壯漢的腋下。

手中的陌刀似一道灰淡流影,刀鋒走向精微妙渺,刺透壯漢的肩頭。然後身形微側再躲過一道斧劈,陌刀向上撩去分筋錯骨,貫穿而出,卸下一條手臂。

有了第一次交手的經驗,桓尢鸛心中大叫不好,這東西不止力道強橫,而且肉體猶如金石,修為若是低微便不能輕易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