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不像一個渡船的地兒啊?

為了問個究竟,他走向附近的一座小鎮。

小鎮不大,百來戶人家,附近無膏腴良田,全靠這往來客商養活這個鎮子。

雖然物資貧瘠,可對於小鎮子上偏居一隅的百姓而言,做井底之蛙就挺好,平安是福,知足常樂。

張東昇身上的麻衣已經磨損得不像樣子了,在街角重新置辦了一身行頭,走進一家名為同福茶樓的店面。

除了夥計與來往旅客好奇他的白髮,多看了兩眼,也沒有發生什麼要緊的事。

這個茶館,其實與酒樓無異,吃喝一應俱全,它之所以以茶館為招牌,原因在大堂中間。

這裡有一案一醒木,和一位說書先生侃侃而談,這是茶館才有的待遇。

挑了個角落的位置坐下。

店小二是個厚道人,對於張東昇的問題知無不答,言無不盡。

三言兩語,張東昇也就打聽清楚了。

原來這個灣口叫臥龍灣,每天丑時到巳時大河的流水會緩下來,傳說是有龍回到了灣裡歇息,吞掉了多餘的水。

水流平緩下來便有渡船往來擺渡,店小二還好心的幫忙聯絡了船伕,自認價錢公道,一人二十文。

張東昇因為扒拉了周丹雲幾人的錢袋,身上還算富裕,月餘沒吃過像樣的飯菜,便點了兩三道茶館的招牌菜,臨了還賞了小二幾文銅錢。

說書老先生是個瞎子,在桌案後面侃侃而談,唾沫星子四濺,說的東西都是老生常談,十分古板,枯燥無味。

“江湖上百家爭鳴,各有自己不同的九品劃分。

為了方便,江湖人把九品籠統的劃分為了四個境界:

一為望塵境,對應各派從九品至正七品,有長道望塵久,不知行路難的說法。

二為清明境,對應各派從六品至正四品,取四時化育,六合清明之意,踏入此境就踏入了高手的範疇,心清氣明,知道自己從何方來,要往何處去。

三為造化境,對應各派從三品至正二品,造化私長物,風塵妒閒身,此境各自造化,江湖上又稱小宗師之境,此境最為難纏,許多宗師都是在這個境界一停便是一生。

四為天人境,對應各派從一品至正一品,氣數俱臻極,天人盡長生,踏入此境就是半個神仙,長生不死,奧妙無窮。

另外,在四境九品之上,還有三教祖德,九聖上尊,共十二位陸地神仙,這些都是江湖上一出手,便會被談論數年的頂尖高手,譬如一劍橫絕十三峰的劍聖獨孤旻,一步從望塵境直達陸地神仙的道祖白燁濱,說出‘天下之治亂,不在一姓之興亡’儒祖黃錦文。”

張東昇吃菜喝酒,聽著老頭說著無聊的境界劃分,一壺酒很快就被他喝得一滴不剩。

喜歡天魔來請大家收藏:()天魔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