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之後。

小雨剛剛下過,兩旁的老榆樹綠葉猶顯清新,不時還有晶瑩的水珠滴滴地落在下面的武生們頭上。

二十多人就都這麼恭謹地席地而坐,望著前方那個身材高大的老者。

“你們的民武都完成了吧?還是按照老規矩,你們一個個按順序呈於我,我會現場進行點評。當然,這也應該是我最後一次再為你們點評了。”

老者有些唏噓地說著。

半年的時光,他將自己最得意的本事都傳授了下去。

只是,學生們總有出師的一天,而這一天對老師來說,心情都會比較複雜。

坐在最前排的一個矮個子少年第一個站了起來,上前幾步,雙手呈上一本冊子,恭聲道:“姚教授,這是我所創造的民武,可能還有不少不足之處,請你過目。”

姚義昌頷首接過,而那個矮個少年也沒回去,而是往旁走了幾步,靜靜站在那等候。

姚義昌翻開第一頁:“卓揮,你創造的是《快足功》?透過一定的鍛鍊,而使人的腳掌充分適應快步行走的姿態,從而提升行走速度?這個創意還算不錯。”

接著,姚義昌就一邊翻,一邊進行點評。

他算是民武界的始祖了,以他的見識,雖然是邊看邊點評,但也遊刃有餘,句句直擊要害,聽得旁邊那個少年連連點頭。

眾所周知,當年民武的誕生是一位武生為了偷工減料地完成作業,沒想到竟意外弄出了一本適宜普通人修煉的簡化武功。

可是,如果沒有人慧眼識珠,所謂的“民武”也根本不會誕生。

那位武生,就是姚義昌的學生。

他當時看了之後深受震動,“民武”這個定義就是他發明出來的,而在那之後,他毅然就將畢生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民武”的事業之中。雖然這個新生的事物到現在依然沒有被廣為接受。

姚義昌點評完《快足功》,就還給了矮個青年,接著就又輪到了第二個人。

雖然持續的時間久了點,但觸類旁通,眾人都在很認真地傾聽,希望可以汲取到更多的經驗和知識。

穆川坐得靠後一些,過了一個多時辰之後,總算輪到了他。

見到他站起來,眾人的目光一下子都變得聚焦起來。

穆川在這屆《民武研發》的武生之中,絕對是大名鼎鼎。

首先是唯一一名的內院生,其次,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

姚義昌私自給他開小灶的事情,可並沒有瞞過這些武生。

這種不公平的現象,要說他們心裡沒嫉妒,那也根本不可能。

所以現在一輪到穆川上場,他們的注意力一下都集中了。

穆川上呈的這門武功要是比他們的優秀也就罷了,這是應該的,可若是不如他們的,那就且等著他們的奚落吧!

穆川自然也察覺到眾人眼神中包含的意味。

但他不在乎。

他對自己這門《力肩功》非常得有自信。

嘴角噙著一絲淡淡的微笑,穆川上前幾步,將手中的冊子恭敬地遞了過去:“姚教授,請過目。”

姚義昌看了一眼穆川后就接了過去。

這段時間教下來,對穆川的水平,他還是信得過的。

這個學生,除了心思不踏實,聰慧還是很聰慧的。

穆川也跟其他人一樣,往旁略走幾步,然後負手而立,眼神抬高,凝視著遠方的浮雲,一派從容模樣。

姚義昌翻開第一頁,銳目一掃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