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當姚義昌教授吟誦起這首詩的時候,在場的武生,心中都不由莫名激動。

民武,不正是叩開百姓之門的鑰匙。

如那公候堂前的飛燕,開始在普通的百姓家築巢。

“民武的缺陷,就是起步太晚,它的產生,本就是一個誤打誤撞的結果。也就是這幾年,各大武院相繼建立,才逐番有了對於民武的研究。”

“民武研究的核心,需要化繁為簡,深入民心,創出的功法,越簡單,越合用,越貼近生活則越好。”

“我只會教你們半年,因為這門課,需要學會的東西並不多,更多的,是需要自身的領悟和持續不斷的研究。”

講解了一大通後,姚義昌看著眾人,提出了一個問題,

“你們之中,有誰幹過農活?”

“我!”

“我!”

立刻有好幾個人舉起了手。

姚義昌隨便指了一個人,問道:“那你認為,在幹農活的過程中,對於人身的哪個部位負擔最大。”

那武生想了想,回答道:“我家就是種地的,我小時候,也經常跟父母一塊下地幹活,我認為,幹農活最傷的三個部位,一個手臂,一個腰,一個腳。

手臂勞作得最頻繁,幹活的時候彎腰非常常見,而腳部的負擔雖不如前兩者,但在田地中往往容易跌傷。”

“很好,如果我讓你在這三者之中,選一個進行民武的研究,你選擇什麼?”姚義昌頷首道。

“腰吧。我祖父因為常年務農,現在腰已經全下去了,成了駝背,我希望能研究出一種強健腰部的功法,防止我父母和其他農民,在年老之後也出現這種情況。”那武生想了一下,道。

“你們其他人也都說說,自己想針對哪一個方向進行研究。”姚義昌看向眾人。

“我想研究,喉嚨,我父親是小販,經常需要沿街叫賣,因此喉嚨總是沙啞作痛……”

“我想研究腿,我父親是郵差,總需要走一天的路給人送信。”

“指頭,我母親在作坊裡給人做女工,總是傷到指頭。”

……

眾人紛紛答著。

輪到穆川的時候,他不假思索地說:“我準備研究肩部,我有一個朋友,在碼頭作苦力扛貨,因此傷了肩。”

這個事情他始終記得。

當年,他在嘉定府碼頭,在一戶孫姓人家落腳。

那主人孫志,因為修煉了一門民武《壯肩功》,卻因此落下不停服藥的病根,深受其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