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熊進很直接的對吳黎說:“你身體素質很好,身體掌控力也很好,其他人需要一年半載來活動筋骨,強健身體,你基本不需要,現在你就跟著我練習三體式。”

熊進擺了個三體式,接著說:“三體式是靜,而拳是要動,不能動靜結合,則有體無用,劈拳便是動起來的三體式。”

說完熊進以三體式的規矩踩出半步,拳由後而前,一分一分緩緩推出,仿若以拳推動千斤重物,拳出腿動,拳腿齊到,回拳若拉桿緩行。

整套動作如荷葉行珠,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身體似大弓繃弦,拳出則箭出。

熊進連續打了幾遍,然後讓吳黎來,他在一旁糾正,吳黎學的很快,動作基本不走形,熊進看了一會,發現吳黎的問題出在哪了。

“你動作很標準,我不知道你是用什麼方法做到的,但是你基本是複製了我的動作,發力,這和你自身的力量不匹配,所以你肢體,脊柱,盤胯,軀幹發力是分散不連貫的。”

“形意拳講的龍虎二力,腰胯是虎,脊柱似龍,拳從起鑽到落翻,由腳到肩胯,一身之中處處是螺旋,前後左右,手腳肘膝,無不在做螺旋運動。”

“等你體會到以腰胯為輪,脊柱為軸發力,傳至雙手,整體勁力如龍捲升起,兩腳必須抓緊地面,不然好似會被這股力量給帶的騰空而起,全身這時就是一條大龍,乘渾身螺旋整勁而起,胳膊似人甩鞭,無物不劈。”

聽完熊進講解,吳黎不在模仿熊進發力,開始一遍遍體會自身力量如何整合為一條大龍,感知場的複製能力沒用以後,過程比吳黎想象的困難的多,一上午練下來收效甚微。

“似乎你過於依賴那套模仿學習了,一旦模仿無法達到效果,需要你自身體悟而不是能用強悍身體掌控能完成時,你就像思維空白了一樣,無法從已經習慣的框裡走出來。”

熊進看著吳黎練了一上午,“慢慢來,現在你動作基本不會變形,就是發力還是割裂為一段一段,無法做到混元一體。”

總結完吳黎的問題,熊進擺好姿勢,“用你學到的東西來進攻,實戰中感受比你這種思維停滯的摸索有效。”

吳黎出半步攻向熊進,他的劈拳剛擊出,就被熊進伸手一抹,同時踏前一步別住吳黎前腿,另一隻手由腋下插入頂住吳黎腹部,周身勁力行雲流水,連綿而出,直到最後貼近吳黎爆發,令他瞬間失去平衡。

“再來。”等吳黎擺好姿勢,熊進說道。

對練中熊進只用同一招對付吳黎,對練停下後,熊進問吳黎,“你既然能完全感知我的發力,那現在應該對如何整勁有點體悟了吧。”

吳黎若有所思,他回想著熊進從一抹開始手腕的旋轉,近身別腿時腿的旋轉,頂腹時由肩到臂膀的旋轉,最後由腰部爆發把他摔開時全身的旋轉,每一個動作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第一個動作一旦開始,所有動作就如早已準備就緒一般連綿而出。

再回想他自己練習是的動作,自己都發現明顯的停頓感。

“這就是一動無有不動?”吳黎問道。

“嗯,你已經有感悟了,多練吧。”

“我來的第一天你就是用這招摔我的?”

“對啊,你和那會比起來進步微乎其微,還是靠蠻力吃飯。”

“我這不是在努力嘛。”

“你太依賴你那種奇怪的天分了。”

“對了,師傅,這兩天怎麼就你一個人在,吳徹他們呢?”

“他們去訪友了,還有段時間才回來。”

說完熊進不在指導吳黎,讓他自己去一邊練習去,吳黎一邊練一邊看著熊進一個動作一個動作的糾正兩個孩子的姿勢動作,有種自己被放養的感覺。

下午吳黎正啃英語詞典的時候,有人進了武館,吳黎抬頭去看是不是客人,然後他又見到那個道士。

“喲,這位仁兄,我們果然很有緣分啊,不到兩天偶遇三次。”

道士笑眯眯的打招呼,“這是你開的武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