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西米安一世忽然覺得自己好像雙腿分別踩進了兩個泥潭之中。

這種感覺實在太糟糕了。

他如同一個走在沼澤裡的人,兩條腿被牢牢的陷住根本無法拔出來。

想要拔出任何一條腿時,身體的重量都會不由自主的壓在另一條腿上。

這樣身體就會不由自主的向一邊傾斜。

會有這種糟糕的感覺,是因為分別來自義大利和波西米亞方向的威脅。

在義大利遭到羅馬忒西亞人意想不到的猛烈進攻,這是馬克西米安之前怎麼也沒有想到。

他已經習慣了那種拖拖延延的戰爭,就如同和法國人那樣,一場戰爭打打停停,而且誰也不會從一開始就孤注一擲。

可是那些羅馬忒西亞人卻不一樣,可以說從一開始他們就改變了戰爭的方式。

羅馬忒西亞軍隊不但突然越過了他們自己劃定的“熱那亞—帕爾馬—波河”防線,更是一路猛攻的向米蘭發起了襲擊。

因為突如其來的襲擊被打得措手不及的奧地利軍隊甚至連帕維亞都沒有能夠守住。

特別讓馬克西米安覺得不可思議的是,羅馬忒西亞人居然在進攻米蘭的同時,強渡波河,直接威脅威尼託。

只要想想“羅馬忒西亞人沒有那麼大的膽量挑起一場戰爭”和“那個貢佈雷已經知足了,他已經得到了他所需要的,不會再對領土有更大野心”這種之前在宮廷裡還喧囂塵上的話依猶在耳,馬克西米安就有種被巴掌直接打在臉上的憤怒。

馬克西米安當然並不知道有一本叫《與諸將書》的小書正在羅馬忒西亞的那些高階軍官們當中流行。

而其中就有一段話用很明確的方式闡述了他的敵人那一連串的行動。

“任何戰爭都務求集中一切可以調動的兵力兵器,全力以赴,以暴風驟雨般的首次打擊,力求在戰爭初期透過最大的殺傷令敵人徹底失去戰略平衡,以便在最短時間內達到戰役目標……”

帕爾馬之戰讓奧地利人一下子失去了他們派駐在倫巴第地區的最重要的駐守部隊。

岌岌可危的米蘭不得不派人請求維也納的支援,可是讓馬克西米安惱火的是,當他來自米蘭的求援時,卻發現他已經表達了很長時間的調兵命令還幾乎沒有一點動靜。

馬克西米安突然發現自己一時間居然是無兵可用了。

在瑞士的慘敗讓馬克西米蘭不得不被迫同意那些山民蠻子的獨立,這樣帶來的後果就是他再也不能隨意從瑞士徵調士兵。

這就讓他失去了一個很寶貴的兵源地。

而緊隨其後的兩次義大利戰爭又讓他損失慘重。

馬克西米安其實是做好要休養生息兩年的盤算的,更加難得的是因為內亂,奧斯曼人也暫時威脅不到奧地利的安全。

可是突然的,伊比利亞半島的變故徹底打亂了他的計劃。

對此馬克西米安是很惱火的,不過因為這關係到他孫子的王位,而且可以趁機要挾斐迪南支援他吞併米蘭,所以他欣然接受了親家的出兵請求。

可現在事情卻沒有按照他想象的發展,羅馬忒西亞人不按套路出牌的舉動讓他一開始就在倫巴第吃了大虧。

不過讓他覺得更糟糕的,還是波西米亞傳來的壞訊息。

自從當初迫使波西米亞國王拉迪斯拉斯二世放棄了一半匈牙利領土之後,馬克西米安已經把匈牙利視為自己的囊中之物。

如果不是奧斯曼人入侵歐洲,或許他已經再次透過戰爭徹底吞併整個匈牙利。

只是奧斯曼人這次卻是幫了拉迪斯拉斯二世的忙。

布加勒斯特之戰給了拉迪斯拉斯二世喘息之機,同時他透過與瓦拉幾亞的關係,再次燃起了收復匈牙利的野心。

這些馬克西米安其實都是知道的。

只是他沒有想到,拉迪斯拉斯二世真的敢把這個野心付諸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