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紀初是個什麼樣的時代?

是從矇昧走向文明,從黑暗邁向光明的時代

是用人類發自內心的激情取代壓抑本性的時代。

這是出現了被後世稱為文藝復興時代三傑的時代。

是地理大發現,和人們開始真正瞭解這個世界是什麼樣子的時代。

人們爭先恐後的追求財富,探索未知世界,想要知道世界的邊界究竟在哪裡。

趨於成熟的航海技術,讓人們把相互隔絕的舊世界聯絡了起來。

又利用這些偉大的技術技術把新世界生拉硬拽進了人們的眼簾。

這一切是那麼美好,但這美好也並非如看上去那麼光鮮。

這同樣也是個炮火連天,動盪不休的時代。

宮廷中的陰謀與殘酷無情的戰爭同樣貫穿這個時代。

奧斯曼內亂不休,歐羅巴戰雲四起,甚至在大西洋上,為了爭奪海上霸權也是征戰連連。

受制於依舊落後的交通與通訊的水平,雖然同在地中海,但是遠在歐洲西南一隅半島上的卡斯蒂利亞,對歐洲大陸正在發生的事情並不清楚。

至少斐迪南正在為無法儘快得到皇帝許諾的支援是否已經兌現憂心不已。

憑藉著手頭大方,斐迪南在維也納宮廷裡也是有些朋友的。

所以他能及時的得到很多有用訊息,不過即便如此,這些訊息漂洋過海的送到他手裡也要花些時間。

只不過他要比其他人知道的更早些罷了。

只是這一次,斐迪南覺得等待的時間太久了。

按照以往他和維也納那些朋友往來經驗,在皇帝的使者到達之前或是稍後,他自己的那些訊息來源也就紛紛到了。

那些人會向他透露更加詳盡的訊息,譬如皇帝決定具體出兵的時間,兵力,還有可能會採取什麼樣的步驟。

這些訊息無疑可以幫助斐迪南儘快在伊比利亞做出相應的反應。

至少能讓他從中知道,馬克西米安的許諾究竟能做到什麼地步。

但是這次訊息來的太晚了,乾脆說是沒有訊息。

他那些維也納宮廷的朋友們都沒有送來確切的情報。

雖然有零星的訊息來源能夠打聽到一些動靜,但是這對斐迪南來說顯然是不夠的。

這讓他不禁開始擔心起來。

斐迪南知道會發生這種情況唯一的解釋就是對於出兵這件事,維也納宮廷裡應該有著完全不同的聲音,或者是有人在激烈表示反對。

甚至就是皇帝本人,大概都在這件事情上搖擺不定。

只有這樣,那些和他關係不錯的奧地利大臣們才會先稍稍看看風向,而不敢貿然傳遞訊息。

這讓斐迪南意識到了情況的嚴重。

馬克西米安讓兒子菲利普與胡安娜結婚的目的,雖然不能說最初就是為了卡斯蒂利亞王位,畢竟那時候作為王太子的胡安王子還活著,不過他試圖透過聯姻建立一個強大聯盟的目的是很明顯的。

所以對於親家提出的要求他原本不會拒絕,更何況隨著胡安娜成為了王儲,伊比利亞的局勢這就更是和他息息相關了。

可就是這樣維也納的局勢卻好像出現了什麼變故,這讓斐迪南疑惑不解的同時,更不由有種強烈的不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