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阿爾芙特修女(第1/3頁)
章節報錯
當諾爾梅齊盡心的為菲利普建造他的伊甸園的時候,亞歷山大正在一個叫瓜地亞澤的沼澤地裡掙扎。
相比起位於北方的巴利亞多德和更遠處的法國,伊比利亞的南方其實很溫暖,即便是冬天也很少有雪的季節不但在如今這個時候,就是在以往也是以暖和著稱。
所以瓜地亞澤沼澤地雖然是在冬季,也沒有如義大利半島的那些地方一樣凍得結結實實,而是一旦一腳踩下去就是一腳溼泥,所以在這裡如果沒有一雙嚴實的高筒靴子,幾乎是寸步難行的。
當得知童貞女修院就在這片沼澤地的深處時,亞歷山大的第一個反應就是那不是一座修女院而是一座監獄。
而在親眼看到那座修女院後,他就更堅定了這個想法。
從沼澤地外到修女院只有一條路,這條路隨著遠處達爾維爾河漲潮漫溢到沼澤地的潮汐定期出現和消失。
每隔一段時間會有人趁著退汐道路出現的時候把修道院需要的各種物品送過去,那些東西很多,足夠支撐修道院裡的那些修女們下一次潮汐退去,道路顯露出來的時候。
可即便是這樣,如果沒有熟悉道路的人當嚮導,就是在退汐的時候走在這條路上也是不安全的,至於在漲潮道路被淹沒後,除非是划著船,否則沒有人能徒步從靠近修道院。
當然也沒有人能從修道院裡逃出去。
亞歷山大的運氣還算不錯,當他在唐·巴維公爵派的嚮導帶領下來到瓜地亞澤張澤地時,正好趕上了退汐的時候。
所以他坐上了一種當地頗為獨特的半是馬車半是拖船的“兩棲運輸車”跟著大批要送到女修院的貨物一起趕往童貞女修院。
沼澤地飄著似乎永遠無法逐散的濃霧,遠處濃霧中模糊的樹叢中時不時的傳來陣陣烏鴉的叫聲。
馬車上掛著的大串鈴鐺發出“叮叮噹噹”的聲響,據說這是因為怕隊伍當中有人會在濃霧中迷失掉隊,而即便是已經退汐,可那些時而顯露出來,時而隱在渾濁泥濘下的也讓人必須提起小心,否則稍不留神就可能因為迷路而陷入深深的沼澤之中。
除了這條路,就再也沒有任何其他出路可以從沼澤地進入童貞女修院,而坐落在沼澤地當中一片高地上的這座女修道院,遠遠看去就好像隱藏在濃霧中的一個巨人,始終隱藏在那一年到頭總是飄著灰濛濛濃霧的沼澤深處。
用大塊的深色石頭砌起的圍牆看上去讓整座女修院顯得透著股難掩的陰鬱,據說被送進這座修道院的那些修女都是隻有在死後屍體才會被送出來,而有些則是即便死了也會安葬在修道院的墓室裡,永遠不能再見到外面的世界。
讓亞歷山大很意外的是,這座女修院的大門居然是打不開的,一把很大的門鎖直接絕了內外相通的道路,看著那已經完全鏽成了個鐵疙瘩的門鎖,亞歷山大覺得嚮導說的這座修道院的大門從當初關閉那天起就再也沒有開啟過並不是胡說。
所有的東西都是透過幾個鑲嵌在牆壁上的絞盤滑輪運送上去的,而亞歷山大在說出自己是教皇使者之後,也只能看著一筐筐的糧食和各種物品被絞盤拉上高牆,而他站在一塊空地上耐心的等待著。
亞歷山大不知道為什麼唐·巴維公爵一定要這麼不遺餘力的試圖要的讓梵蒂岡承認一個修女展現的聖蹟,不過那位公爵的確讓亞歷山大有些意外。
他沒有想到唐·巴維公爵對伊莎貝拉的認識不但比這個時代的其他貴族,甚至就是比他在某些地方都要透徹的多。
如果說亞歷山大純粹是因為對歷史上的伊莎貝拉的過往有所瞭解才知道這位卡斯蒂利亞女王的目的和手段,那麼唐·巴維就純粹只是透過這些年與伊莎貝拉打交道的經歷,看透了她的種種圖謀。
所以當唐·巴維說出伊莎貝拉是共同的敵人時,亞歷山大開始意外的,可隨後他聽著唐·巴維的分析,他不得不承認這位公爵真的是很了不起,也很有遠見的人物。
只是就如唐·巴維說的,即便他看透了,卻也毫無辦法對付。
伊莎貝拉利用驅逐了摩爾人後所獲得的的巨大聲望,和多年來從下至上對異教徒的仇恨,很輕易的煽動起了一個狂熱的宗教浪潮,面對這個由教會舉著剷除異端為民意的可怕的武器的大潮,沒有人能反對更沒有人敢反對。
唐·巴維或許能看透伊莎貝拉的真實目的,但是他卻沒有辦法阻止和抗衡,相反他不得不一次次的面對利用教會滲透他的領地和他的權力的種種挑戰小心翼翼的迴避,防止會落入那些早就佈下的陷阱。
然後直到他覺得可以利用這個女修院裡的一個修女改變這一切?
亞歷山大心裡感到納悶,當唐·巴維很準確的對他說伊莎貝拉不但會利用教會法庭剷除異己,而且還會趁機把教權至於王權之下,進而讓伊比利亞的教會完全變成他們夫妻用來統治王國的工具時,亞歷山大也不得不佩服這位公爵的遠見卓識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