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大合圍戰(三)(第2/3頁)
章節報錯
“伯爵,你為什麼不爭取獲得解救聖地的指揮權呢?”吉拉斯忽然問,他向採佩斯那邊望了望用有點陰沉的語氣說“我不相信那個人,他接近公主只是想從她這裡得到足夠多的好處。”
“那麼你們呢,想從公主那裡得到什麼?”亞歷山大看看聽了他這話似乎露出氣憤神態的吉拉斯“騎士,沒有人是沒有目的,哪怕這個目的是高尚的。”
吉拉斯面無表情的看向亞歷山大,他很想反駁卻又一時間無話可說。
最終他用有些憤懣的腔調悶悶的說:“我們是為了復國,公主是我們未來的希望,我們願意追隨她,甚至可以為了公主犧牲自己。”
亞歷山大微微點頭,雖然吉拉斯說的未必是所有希臘人所想,不過對於那些遺老遺少來說,索菲婭“希臘公主”的身份除了給他們帶來希望之外,其實的確還有更多實際的好處,所以這也就可以解釋為什麼這些希臘人會以索菲婭嫡系自居了。
“您應該爭取那個位置,”吉拉斯又一次說“登布維察的保衛者,這個稱號足以能讓您實現任何願望。”
亞歷山大的心頭一動,他隱約察覺到這個吉拉斯話裡暗含著別的什麼意思。
“你說願望,那麼你有什麼願望?恢復希臘或者羅馬帝國的榮光?”亞歷山大問。
“或者是找到個能讓我們安身的地方,”吉拉斯目光中掠過一絲暗淡“我們已經累了,我們的父輩甚至祖輩被從希臘趕出來的時候很多人都還沒出生,現在他們的孩子都快要長大了,可我們還在到處流浪,我們已經過夠這種日子了,我們不希望像那些波西米亞人似的最終連個故鄉都沒有,所以公主對我們太重要了。”
亞歷山大默默點頭,他能理解甚至還有點同情這個希臘人的遭遇,不過這並不意味著他願意和這些人有太多的糾纏。
希臘的遺老遺少們在這裡的處境其實有些尷尬,這除了因為他們是已經失去國家的流亡貴族所以很難受到重視之外,還有個原因卻是出在索菲婭的身上。
雖然“希臘公主”的身份凝聚了巴爾幹人,但是在絕大多數當地貴族眼裡,索菲婭更多的只是他們的精神領袖,他們不會允許真的出現一個完全壓在他們頭頂,甚至把手伸進他們各自領地的太上皇,哪怕是羅馬帝國的最後血裔也不行。
而這些希臘人卻希望索菲婭能夠帶著他們完成復國夢想,雖然實現偉大的希臘復興似乎並不現實,但是在這片土地上建立一個由索菲婭和他們一起統治的國家,卻成為了那些希臘遺老遺少們如今最大的追求。
這無疑會觸犯到當地人的利益,而隨著奧斯曼入侵,很多原本的傳統貴族領地在戰爭中消亡變遷,人們開始擔心希臘人會趁機提出領土要求,畢竟如果他們願意或是有足夠的實力,完全可以以羅馬帝國繼承者的名義向整個巴爾幹提出宣稱權。
這種可能雖然很小但是卻一直存在,而隨著復國的希望越來越渺茫,渴望建立新的國家的希臘流亡貴族也越來越多。
這也是為什麼關於羅馬帝國最後血裔的傳說一直籠罩在巴爾幹上空長達幾十年的原因,“希臘公主”這個神秘的身份成為了希臘人確立自己宣稱權的最有利的證明。
隨著索菲婭的出現,希臘人似乎看到了希望。
亞歷山大向吉拉斯點頭致意後就邁步走下臺階,索菲婭被拉迪斯拉斯二世以王后的名義留下,大概這時候正面臨一頓訓斥,畢竟在貴族齊聚一堂的莊嚴會場裡鳴槍這是個十分嚴重的是件,儘管那一槍後所有人看索菲婭的眼神都變得和之前略有不同,不過這顯然不是拉迪斯拉斯二世希望看到的結果。
國王需要的是個聽他擺佈的傀儡而不是一個可能真的能影響那些貴族的公主,或許那些貴族也心知肚明,所以當索菲婭表現出強烈的獨立意志時,那些巴爾幹人的反應就變得有些複雜了。
採佩斯雖然得到了解圍登布維察的絕好機會,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他就一定能成為巴爾幹人的領袖,採佩斯自己也很清楚這一點,甚至對於國王為什麼把這個機會給他疑惑重重。
採佩斯猜不到國王的目的,但不論是出於對聖地保衛者這個身份的需求,還是擔心他父親的陵寢會遭受到奧斯曼人的蹂躪,他的確急於解登布維察之圍。
所以雖然心中疑慮重重,但他還是積極組織軍隊,準備與奧斯曼人進行一場大戰。
聯軍在布加勒斯特的軍隊很複雜,而關係更是亂得足以讓最有自信應付這種局面的人也近乎崩潰。
常年來的相互征伐讓巴爾幹人之間往往缺少信任,更糟糕的是很多家族之間有著牽扯到幾代人的恩恩怨怨,這就要求單是要考慮該帶領哪支軍隊,或是如何化解因為一點點的麻煩就可能釀成流血事件的麻煩就得浪費掉很多精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雖然是名義上的瓦拉幾亞大公,但是採佩斯卻在布加勒斯特並沒有更多的優勢,甚至這座城市對他還有著某種莫名的敵視,這當然是源於弗拉德三世當初的殘酷統治和對異己的血腥屠殺,所以當採佩斯的軍隊在城市當中蒐集各種需要的物資時,他們的進展並不令人樂觀。
不過奧斯曼人最終幫了他的忙,
奧斯曼軍隊不動則以,一動兵鋒所指既為聯軍所必救的要害。
4月12日中午,奧斯曼左翼前鋒逼近登布維察,做為尖兵的安納托利亞輕騎兵甚至一度前出到了已經可以隱約看到登布維察教堂高聳塔尖的城郊。
訊息傳到布加勒斯特,所有人為之震動,一時間原本互為仇敵或是有著種種糾紛矛盾的巴爾幹人終於暫時放下了相互的敵意,所有的目光都投向了登布維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