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巴耶塞特二世(第1/2頁)
章節報錯
新軍是奧斯曼帝國最精銳的軍隊,或者應該說是當下歐亞大陸最精銳的軍隊。 .
好幾個開創『性』的世界第一讓這支軍隊成為了從創立以來擁有著世界最先進軍隊稱號的楷模,即便是做為敵人的歐洲人也在後來一直在模仿這支軍隊的很多特點,不過在很長時間裡,卻只能是一直在模仿,從來未超越。
高高的白『色』平角帽,紅『色』的衣與斜披在外面的黑『色』短氅,掛著彎刀的綠『色』腰巾和黑『色』長褲,以及一雙到腳踝的包頭靴。
這是蘇丹最精銳的新軍的打扮,統一而又醒目,特別是如果是整支軍隊,那麼在很遠的地方看去會給人一種強大的壓迫和視覺衝擊。
與這時候的歐洲的軍隊不同,奧斯曼新軍從一開始似乎是以打破各種常規為目的而組建的。
當很多國家和將領還在為冷熱兵器孰優孰劣爭論不休的時候,奧斯曼新軍已經組建起了世界最早的全建制火器部隊。
也是這支軍隊,在經過長期與歐洲人的較量後首先意識到了火炮的巨大威力,隨後世界最早的獨立火炮團此誕生。
而與那些強大的武裝相,世界的第一個成建制的戰地後勤體系的建立似乎顯得不是那麼顯眼了,特別是對除了新軍之外的其他奧斯曼軍隊來說,新軍那種把精銳部隊專門用來承擔輜重運輸任務的行為,純粹是在浪費資源。
一個新軍的白『色』平角帽的楔形帽徽直直的向天『插』著一束豔麗的野雉翎,隨著他的腦袋動來動去的,那束野雉翎也跟著來回抖動,遠遠看去十分醒目。
這是個新軍低階軍官,相同的軍服讓他們與士兵唯一的區別是帽徽那醒目的野雉翎,這束野雉翎的作用除了能讓別人辨別出他與士兵不同的身份,還有是在戰鬥讓他的手下遠遠的能看到他的位置,跟他的腳步。
奧斯曼新軍是驕傲的,雖然在在名義他們是蘇丹的奴隸,但是這個身份給他們帶來的並非恥辱而是榮譽,特別是在征服了東羅馬帝國之後,新軍已經成為了榮耀的代名詞。
一騎快馬在雨後泥濘鬆軟的道路奔跑著,馬蹄過處濺起片片泥漿。
春天已經來了,雖然下雨的時候顯得很冷,但是那種即便是在『潮』溼的空氣也掩蓋不住的溫暖還是在不停的告訴人們,1499年的春風已經吹到了歐羅巴大陸的南方。
馬蹄翻起的泥點濺在行軍計程車兵身,但是卻沒有人顯出不滿,因為士兵們都注意到了騎在馬的人肩膀披著的一張『色』彩斑斕豹皮。
這是蘇丹的親使,肩披豹皮如同蘇丹的威嚴籠罩在身,而一旦這種親使出現,也往往意味著將會發生大事。
看著蘇丹親使縱馬的遠去,走在隊伍前的軍官不由拿起斜掛在身側的長耳號放在唇邊,鼓起腮幫兒用力吹響,一時間加快的密集腳步踩在泥濘道路發出的“噼裡啪啦”的聲響響成了一片。
巴耶塞特二世坐在四角聳立著馬尾旌旗的御車,透過一層層厚厚的帷幔看著外面沿著道路向兩邊綿延不絕望不到頭的軍隊。
御車微微晃動,放在車裡桌的紙筆也跟著晃來晃去,巴耶塞特不禁微微皺起了眉梢。
從希臘出發,先是向東沿著距亞得里亞海只有一座迪納拉山相隔的道路向北,在進入波斯尼亞後轉而進入克羅埃西亞,再轉向東方向布加勒斯特進軍,如果仔細看看這條行軍路線會讓人驚訝的發現,奧斯曼人完全是走了一條大彎路。
或者乾脆說是沿著整個巴爾幹繞了個大圈。
與當初穆罕默德二世經保加利亞直接向北威脅布加勒斯特不同,巴耶塞特二世這一次卻是選擇了一條不但與他父親的方向截然不同,甚至連目的也截然不同的進軍路線。
在很多人看來,蘇丹的這次遠征有點倉促。
雖然關於那個希臘公主的謠言與以往不同,這一次不但顯得更加真實,也的確真正聚集起了一大批反對奧斯曼帝國的巴爾幹貴族,如果讓事態繼續下去,或許還真的有可能再出現一次1444年瓦爾納之戰那樣的歐洲反奧聯軍,但是蘇丹身邊的重臣們卻沒有一個認為那些人能真的威脅到帝國。
或許經過多年與奧斯曼人的鬥爭,已經讓歐洲人清醒的認識到了帝國的強大,從而會謹慎的組織起與當初不同的更可靠強大的軍隊,但是如同現在匈牙利國王弗拉迪斯拉斯二世不是當初的瓦迪斯瓦夫三世一樣,如今巴耶塞特二世也不是當初的穆拉德二世了。
如果說1444年的奧斯曼帝國在與歐洲人對抗時還有種種並不能完全佔據絕對優勢的原因,那麼55年後的1499年,對整個歐洲來說,奧斯曼是個難以匹敵的龐然大物!
所以蘇丹的維齊爾們難免認為蘇丹這次似乎有些小題大做。
甚至有人私下裡認為或許蘇丹意識到了他之前對歐洲過於容忍似的表現引起了眾多臣下的失望,所以才借用這次其實並沒有太多彰顯武功的遠征再振聲威。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畢竟蘇丹的兒子們都已經長大成人,對於君主來說即便是親如父子在權力面前也會有是否面臨威脅的顧忌。
只是巴耶塞特二世選擇的行軍路線未免有些過於弔詭,這種完全繞了個大圈子的舉動不止讓他的敵人們感到古怪,即便是蘇丹自己的大臣們也大多難以理解。
平車又是一陣晃動,到了後來乾脆慢慢停了下來。
蘇丹在外巡狩時的御用馬車是一種由前後四對高及車身一半高度的大輪子支撐的大型車輛,不但奧斯曼人的馬車大,也要歐洲人如今使用的馬車大得多,在這種車裡除了可以愜意安坐,更可以悠閒的躺下,甚至有時候如果外面大雨瓢潑,地一片澤國時,還可以當做臨時的行宮。
只是這種御車因為過於寬大,對道路顯得很是挑挑揀揀了,雖然在前面早已經安排儘快整理路面,但是御車的車輪還是因為道路狀況太糟陷進了泥溝之。
御車略微有些傾斜,這讓一直緊緊圍攏在車邊的宦官侍從還有禁衛軍不禁緊張萬分,他們不顧一切的擁去用身子緊緊頂住馬車,同時有兩個宦官從一旁跳車子隨時準備把蘇丹從車攙扶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