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搶奪(第1/3頁)
章節報錯
卡爾·科·卡尼奧拉大公在歷史上並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人物,和眾多這個時代赫赫有名的人物比起來的,他可以稱得上是默默無聞。
不論是因為發動義大利戰爭而被人熟悉的法王查理八世還是他的繼任者路易十二,或是因為以確立了神聖羅馬帝國的哈布斯堡時代而被人熟知的的馬克西米安皇帝,甚至是雖然和這些人無法相比,但是因為與頑強抵抗奧斯曼帝國而留名歷史的摩爾多瓦的斯特凡大公,這些人都是憑藉著他們那些豐功偉績或是非凡的手段而揚名歷史。
可卡爾·科·卡尼奧拉會被人記住,只是因為他活的夠久。
的確是夠久,以如今的大多數人60歲就算是高壽,而即便是很多貴族也往往因為一點小病小災就中途夭折比起來,卡爾·科·卡尼奧拉將近90歲的壽數就顯得有些醒目了。
而且值得讓人注意的是,在這位大公統治下的卡尼奧拉,是在他死後才正式被奧斯曼帝國徹底吞併的,而在這之間的很長一段時間裡,雖然很多其他國家已經相繼被奧斯曼徹底統治,可卡尼奧拉卻始終苟延殘喘卻偏偏聳立不倒和奧斯曼人周旋了很久,即便後來到了蘇萊曼大帝時代實質上已經控制了這個國家,但是和其他一些國家被徹底吞併稍有不同,至少在名義上,卡爾始終是卡尼奧拉的大公。
這樣一個人如果說只是依靠魯莽殘暴維持統治,是沒有人相信的。
就如同他在瞬間就決定殺掉那個顯然和奧斯曼人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卻偏偏又能找出那麼一個無懈可擊又面面俱到的理由一樣,當他從亞歷山大威脅,到主動提出這麼一項大膽的建議,這期間也只是一頓晚宴的時間而已。
對於卡爾大公的建議,亞歷山大當然不會立刻答應,實際上他回到已經安排好的休息的地方時,依舊在腦海裡反覆回憶關於這位大公那近乎模糊不清的印象。
卡爾·科·卡尼奧拉是個很精明的人,他的精明就在於做什麼事都不會讓人抓住把柄,更重要的是他這個人不是個頑固不化或是死腦筋的堅持原則的那種人,他會在瞬息間就改變主意,或是可以毫不臉紅的就從一邊投向原本極力反對的另一邊。
這樣一個圓滑的人最終成了巴爾幹地區的一棵常青樹並不奇怪,甚至和他相比,比他更有聲望如斯特凡那樣的人,反而因為盛名所累而無法變得變通圓滑。
住所是一處位於布萊德湖邊的獨立的小房子,有意思的是這棟房子的位置似乎很湊巧的位於盧布林雅納南北兩個城區之間,這個地方有一片很大的樹林,這房子就在樹林靠外的一處空地上。
盧布林雅納的南城也就是被當地人稱為老城的,是正教徒們的傳統地區,而做為新城的北城則是由後來皈依的公教徒們居住區。
兩片城區環繞著布萊德湖形成的城市隱隱對峙,在中間除了一些稀稀疏疏的耕種地,就只有一些散亂的房子點綴在其中。
獵衛兵找的這處房子很適合防禦,因為三面被樹林環繞,所以完全不用擔心會有大規模的騎兵從這些方向發動襲擊,數量少的騎兵則沒有什麼威脅,而如果只從正面進攻,按照布布薩科的說法,他“不相信有那支軍隊能從正面這麼快就擊潰獵衛兵”。
而只要能稍微拖延一下,駐紮在郊外的蒙蒂納軍隊就能聞訊而來。
對於布薩科的自信亞歷山大倒是很滿意,隨著參與的戰鬥越來越多,獵衛兵已已經從一支只是負責保護他的衛隊漸漸變成了蒙蒂納軍隊的中堅,每當戰鬥的關鍵時刻,只要獵衛兵的旗幟出現就會鼓舞起可能因為局勢兇險而動搖計程車氣,而這種自豪和驕傲已經漸漸滲入了每個獵衛兵的身體裡。
貢帕蒂走進房間的時候,看到亞歷山大正坐在桌子前出神,看到他亞歷山大就招招手示意他坐過來。
“那位卡尼奧拉公主很有意思,”貢帕蒂接過亞歷山大遞過來的酒杯喝了一口“當我接到您派來的那個士兵送來的訊息帶著軍隊進入盧布林雅納的時候,我還以為會發生一場戰鬥,但是沒想到這些卡尼奧拉人居然一點都沒有反抗的意思,他們甚至沒有抗議我們隨便搬動他們的東西在街上築造街壘,至於我帶著人直接進入王宮的時候,那位公主就在院子裡站著,她看到我們雖然有些吃驚,可接下來她居然主動提出要給我們帶路,說起來我當時還真有些懷疑這是個圈套。”
“你應該獎賞那個士兵,”亞歷山大提醒著“雖然他當斥候還是很稱職的,不過我倒是覺得這有點浪費了。”
“隨您的吩咐大人。”貢帕蒂隨意點頭說完就閉口不言,他知道亞歷山大還有話要說。
“關於那兩位公主和她們的隨從,”亞歷山大想了想,他其實剛才一直在衡量這兩邊的分量,畢竟談生意總是要和資本雄厚的一方講價錢更合適,雖然說起來本小利薄的一方雖然更便於控制,但是這樣的合作者也同樣會帶來更大的風險,而且能夠得到的回報也要少的多。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幫助馬爾奇多維公主能夠得到的最多也就是讓她們的領地獲得獨立,而在如今這個時代,一個獨立的小領地的命運會走向何處卻根本沒人能夠猜想得到。
而且馬爾奇多維那些人是否能把握住這個機會也很難說,畢竟不論是公主本人還是那位佳利王子,怎麼看都不像是很靠得住的那種。
相反,卡爾大公雖然才剛剛認識,卻給亞歷山大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至少這個人審時度勢或者說見風使舵的本事,在他看來並不比那些老奸巨猾的梵蒂岡老滑頭們差多少。
而最關鍵的還是馬爾奇多維人能為他提供什麼,想到這亞歷山大差不多已經做出決定了。
馬爾奇多維人或許有他們自己的理由和原因堅持要從卡尼奧拉分離出去,但是這和亞歷山大的目的顯然是不能合拍的。
亞歷山大需要在巴爾幹引起人們的注意,但是他也並不想成為眾矢之的,更不想被奧斯曼人盯上,如果他公開支援一個由天主教徒統治的公爵領地,那麼他雖然很快就能實現引人注意的目的,可也肯定會迅速進入奧斯曼人甚至是蘇丹本人的視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