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尋的臉色也有些凝重,他上前幾步,來到張獻忠的神龕邊,看了那玉冊一眼,但隨即他的目光又鎖定在張獻忠的牌位上。

“太祖高皇帝薨於大西大順十二年。”

看到這個年份,李尋驚訝地回頭看了一眼薛奇真,問道:“老薛,張獻忠是什麼時候死的?大順幾年來著?”

“大西朝總共存在三年,張獻忠死於大順三年,按照現代歷法算的話,應該是1646年。”

薛奇真毫不猶豫地回答,他對於這些歷史問題,倒是非常精通。

“可這又是怎麼回事?”李尋指著這幾個小字問。

薛奇真上前幾步,看清楚了,也不由大吃一驚。

“大順十二年?張獻忠難道不是死在大順三年,而後又多活了九年?這不可能啊,歷史記載,大順三年,張獻忠北上抗清,於戰場上被清軍將領用箭射死,大西軍頓時潰敗,張獻忠的屬下,將張獻忠草草埋葬,但後來又被清軍挖出屍體,梟首於成都。”

說著說著,薛奇真又搖了搖頭。

歷史雖是這麼記載,但眼前的一切又是怎麼回事?

李尋沉吟著,突然發問:“有沒有可能,是張獻忠當初並沒有死,或者是裝死,然後藏匿了下來?”

薛奇真思索了半響,方才說:“你這一說,倒也不無可能,清朝的史書一直記載,說張獻忠是死於西充鳳凰山,被流矢射死,但仔細想想,身為一軍統帥,一國皇帝,怎麼可能輕易被流矢射中而死呢。

而且後世曾有文人考據,說當時說射死了張獻忠,卻無任何證據傳世。”

李尋順勢說:“至於那挖出屍體梟首的事,就更不可信了,人只要埋在土中幾天,屍體就會慢慢腐爛,誰能辨得出那是不是張獻忠的屍體?”

眾人聽李尋和薛奇真這麼一分析,都覺得有些道理。

王如意思索片刻,突然驚呼:“我知道了,為什麼當初我感覺大忠壩這個村子的名字好奇怪,大忠壩……大忠壩……壩和狽讀音雖然不同,但字型相仿,我原先以為,這會不會是大忠壩村民借機向老狽表忠心的意思。

但現在看看,大忠就是大西皇帝張獻忠的縮寫,也是張獻忠自己取的名字,取頭取尾,就叫大忠,張獻忠再加老狽,這就是大忠壩的來由。

薛老爺子,你當初不是說過,你們四大家聯合絞殺老狽,就是因為老狽隱藏在張獻忠的軍中,蠱惑義軍吃人麼?

張獻忠當初或許早就和老狽勾結在一起了,而張獻忠裝死逃遁之後,就躲藏在這深山老林裡,在老狽的幫助下,依靠八陣圖,將大西朝一代又一代地延續了下去。”

王如意這個腦洞真大。

但眾人再想想,也不是沒有可能。

這個腦洞其實合情合理。

換做其他皇帝,顧忌名諱的問題,肯定不會以自己的名字來胡亂命名地名,但張獻忠乃是草莽皇帝,根本不會在意這些細節問題,所以這大忠壩村子的名字來源,或許真和張獻忠有些關系。

但這都只是推測,事實是否如此,誰也說不準。

眾人沒有否定王如意的推斷,他頓時更來勁了。

繞著四周所有供奉神龕的架子轉了一圈,又道:“從這上面看,大西朝最近的一位皇帝是張久平,死於大西朝三百五十一年,薛老爺子,你推算一下,那是多少年來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