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的歐洲君主們擠在一起痛斥新制度的荒誕與惡劣,他們相信皇家的威嚴才是歐洲這輛火車離不開的鐵軌。當歷史的汽笛轟然作響時,這些昔日權貴終於發現自己才是車輪下礙眼的石子。

變革的有趣之處就在於當代人為它拼命付出,蓋棺定論的工作卻由後世完成。施行變革的人無法在第一時間得知它的結果,他們能做的就是向著某個方定邁出自己堅定的步伐,而如今的南星學院似乎正在嘗試走好第一步。”

這就是任風這篇文章的開頭,簡直猶如一把利劍一般,狠狠紮在了的梁玉明的心上。

“當一個新事物出現,或者挑戰動搖了舊有存在的事物出現,守成的人總是斥責這件事所帶來的弊端和劣處,對優點視而不見。

南星學院的某些舉措,對這些守成之人而言,剛好就是這一件新事物。”

“當然,我也不是激進者,一件事的利弊,我都會在心裡衡量,然後再去小心翼翼地跨出那一步,如果將教育這條路比作一條充滿荊棘的密林,那麼南星學院在某種意義上,已經成了一個披荊斬棘的勇士。

總需要有人去嘗試。

當年在列強侵華,教育種子由西方帶來,但在新中國成立後,這顆種子已經適應了土壤,並且開出具有自己特色的枝葉。換言之,我們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模式,寬松的教育門檻和激烈的市場,劃分出來的一等二等重點大學,民辦假日等各種學校,這些都是在原有基礎上發展而來的。

而現在,我便是在這些基礎上,再去做進一步的發展。

這個舉措,說不上好與壞,但它是一個嘗試,而但凡嘗試,總是積極的,若是錯了,則改正道路,若是對了,則繼續前進。

但對於率先嘗試的勇士,總是過於苛責,不明就裡的人,也會跟著起鬨,言語化為利劍,想要殺死對方。

因循守舊是可怕的。

目前的教育市場,是一個雙向選擇的市場,對本校做法既然不喜,那可以選擇拒絕,我也沒有硬性強求你們一定要來本校報名,本校所有條件和校規都擺在這裡,你來或者不來,我都在這裡。

最後,再針對那些喜歡跟風黑南星學院的人,甚至為口上的指責而洋洋得意,我也有一些話要送給你們。

如果天空總是黑暗的,那就摸黑生存;如果發出聲音是危險的,那就保持沉默;如果自覺無力發光,那就蜷伏於牆角。但不要習慣了黑暗就為黑暗辯護;也不要為自己的茍且而得意;不要嘲諷那些比自己更勇敢的人們。可以卑微如塵土,但不可扭曲如蛆蟲。

至於這一次的規定是好是壞,自然有時間來檢驗。”

整篇文章不長,也就大概一千字左右,但這一千字,卻真的是猶如利劍,雖然比不得魯迅,但整篇行文之中,也算是有著一股氣。

任風並沒有針對指責進行任何解讀,也沒具體分析這個規定的具體做法,回應看起來,也算是頗為高傲。

而隨著任風這篇長微博,南星學院熱度再漲,一些教育界的專家也是無言以對,任風都將話說到這份上了,還有什麼好說的。

再說了,任風也沒做錯什麼,南星學院是他自己的學校,無論他是做出實驗性的改革舉措也好,還是因循守舊也好,其餘人是插不了手的。

整篇文章就四個字:愛來不來。

任風還就不信了,這麼一所優質的學校,竟然還吸引不到生源。

與此同時,南星學院也是放出了其餘設施平臺需要招募的人員,而這個所招募的人數,當真是不比要招募的學生少。

《新聲報》需要擴大規模,繼續招募成員,南星雜志社、南星中文網、南星影片網、南星電臺讀書、圖書館管理人員,各種各樣的人才招募,都快趕得上一個大型的人才招募會了。

當看到南星學院要招這麼多人的時候,網友也是全體傻了。

“我去,怎麼要招募這麼多人?”

“南星學院這不是要建學校,這是要建城吧?”

“招募的程式設計師工程師數量,竟然是,不限?”

“嚇到我了,而且這個還是長期招募。”

“待遇這些雖然沒說,但應該也不錯,只不過工作地點真的太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