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的掌握者們所秉持的意識形態早已力不從心;媒體大佬與網際網路巨頭們更關心自己的商業模式如何不被淘汰;意見領袖們無非收錢辦事;剛剛策劃或發布了一個熱點的運營人員可能只是想拿到更多的績效和薪水;追逐熱點的消費者們,如前文所述,只是在被動地參與資訊傳播與反饋的過程。任何有意識、有目的的操控者,憑借個人或者小團體的能量,都不可能決定龐大機器運轉的節奏。

顯然,在一個以資訊消費為中心的時代,一個包含所有個體的,有獨立意志的,自發運動的虛幻景觀已然形成。以消費為中心,以資本為驅動,以所有參與者為基礎,以由網際網路為代表的無孔不入的媒介為工具,資訊的母體早已開始獨立運轉。

在這樣的當下,我們何以有接近本真的生活?”

……

“基於這種認識,我們希望發出一種聲音,去解構並還原那些由網際網路時代所包裝的景觀化的熱點、焦點和難點,以及同樣被景觀扭曲的現實生活的各種情境。我們希望自己,也希望更多的年輕人在生活中能自發的認識這種幻象,更接近生活本真的景觀。

不必多談改造世界之言,因為社會永遠存在自我革新和前進的動力,縱觀歷史,即使再壞的時代,也孕育著進步的種子。當下的虛幻網際網路景觀時代也正是如此。

我們所希望的,是你,我,在將來被改造過的世界中有自己的位置。以自己有限的水平和能力,向這個目標不斷努力。”

……

中國傳媒大學。

一位傳播學大師剛好下課,按照之前的習慣,他會留下來解答學生的問題,今天也如此。

“老師,今天有一位校長發了關於網際網路傳播的發刊詞,我想要看下您的看法。”一位學生恭敬說道。

“是嗎?”

“是的,老師,就是這篇。”那學生遞上了手機。

周圍的一些學生聽了,也是有些興奮。

“是任校長發的發刊詞嗎?”

“肯定是啊,任校長和南星學院都是現在網路上的熱點,他的文采和學術真的好厲害!”

“那不一定,文采是文采,學術是學術,那篇發刊詞雖然厲害,但肯定不如專業的老師。”

“對,我還是喜歡任校長的詩歌。”

周圍的學生在議論,但他們幾乎所有人都很篤信,任風的文采是文采,但學術又是另外一方面的東西了。

“聽聽丘大師怎麼說吧。”

他們這位眼前的大師,可是傳播學為數不多達到教育系統二十級評測的,他的教學等級,更是大師級,再往上一步,就到宗師了!

那些聚在一旁的學生看著他,想要看下丘大師的點評。

而這一刻,這位丘大師放下了手機,滿是驚嘆說道:“這位校長,就憑這一篇發刊詞,就足以擔我傳媒大學的客座教授之職!”

“什麼?”

周圍那些學生,都是驚呆了,“客座教授?不會吧?”

“天啊,這怎麼可能?任校長的學術能力也如此恐怖嗎?”

周圍所有學生,都是驚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