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現在給大家分析一下這首詩,在開頭,這首詩就用‘蜘蛛網’、‘爐臺’、‘餘煙’、‘灰燼、等幾個意象,給人們描繪出了一種荒蕪、窮困、艱難的畫面,對於窮苦的人來說,這種畫面感會更加強烈,都會在心底湧起苦不堪言的強烈感觸。

但在最後一句,‘用美麗的雪花寫下來:相信未來’,很清楚地傳遞了不屈於現實的堅定,這是從艱難生活中升起的信念!

第二節 和第三節一樣,都是透過類比手法,在不斷的對比之中,寫出了生命由鮮亮而黯淡、由熱情而失意、由飽滿而枯竭的經歷,激起了人們對人生中一切失意、落寞、不快的聯想,但同時,越是在這種情況下,相信未來的信念力量又不能不強烈震撼每一個人的心靈,尤其是在第三節詩裡一連串強烈的象徵,更是讓這種震撼進一步深化。”

這位江水滔滔的長微博非常長,一些使用者看得都是極為愣神,這首詩這麼厲害?

雖然他們不懂,但別人的認證資訊就表明他是詩歌界的翹楚,其話語的可信程度自然不用懷疑,所以一些不懂的使用者自然而然也是覺得非常厲害了。

“前三節傳遞出的是一種殘忍固執而又痛苦傷痕累累的相信,就是一個人在痛苦現實中對未來堅定不屈的信念,也是這首詩最為動人的核心。

但是,如果這首詩如果只有前面的三節,那也只能算一般,最為重要的是在後面,‘未來人們的眼睛’能‘撥開歷史風塵’、‘看透歲月篇章’,相信未來的原因就寄託於這思考的形象中。

而後面四個細節,比如說‘熱淚’、‘深切的同情’、‘輕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諷’這些,毫無疑問又讓這個中年男子更加心神共鳴。

在最後一節,用熱情的呼告、滿懷激情地鼓舞、無可反駁的氣勢、無所畏懼的精神,向苦難的現實宣戰,對未來的信念像大海上的太陽那樣噴薄而出,強烈地震撼著我們的靈魂,而這其中,那名中年男子的感觸應該是最深的。

為什麼他會流淚?因為這一首詩,恰好擊中了心靈的軟肋。”

微博上的使用者看得一陣驚嘆,這個江水滔滔的協會主席,詩歌素養也太強了,竟然寫了這麼長,而且後面還有,什麼“語言的時間藝術、中國畫式的空間藝術相結合”、“在壓抑中對理想和光明而奮鬥掙紮”,就很難去看懂了。

在結尾的時候,江水滔滔還有些意猶未盡:“而且,這一首詩最為厲害的地方,你們知道在哪裡嗎?我之前翻了很多書還有查了很多資料,我可以確定這是一首原創!

原創的詩歌,而且在如此短時間裡面做出如此一首優秀的原創詩歌,喚醒一個人對未來的渴望,這,實在是不可思議,這位校長的詩歌天賦,簡直是讓我嘆服,要是有機會,我想和這位校長好好交流一下。”

終於,這篇長微博完了,一些使用者也是看完了,紛紛留言和轉發:“厲害了,原來這首詩還有這麼多門道。”

“是啊,太厲害了,我之前都沒看懂。”一個使用者贊嘆留言。

“那你現在看懂了嗎?”有人問。

“沒有啊,照樣也沒看懂,不過這不影響我對他的佩服。”

那名網友:“……”

大多數人都是轉發,與此同時,之前論壇裡彭仲宇的報道也是被人搬到了微博上,關於教育本質的對話,也是引起了一些教育行業大v的注意。

一個名為“烽火三月“的使用者,其認證為“優才教育培訓師”,見到這一條微博之後,不由也是忍不住發微博說道:”其實,我覺得這位校長的言論倒是可以值得關注一下,比如說他對教育的本質還有‘大學之道’的描述,我覺得都非常經典。”

另外一個名為鄭達開的使用者,也是發微博說道:“很難得,我們中國教育行業又出了這麼一個有抱負的校長,我覺得很好,那句教育的本質,我覺得說得很好,‘一個靈魂喚醒另外一個靈魂’,歸根結底應該是對人的塑造,只有對人塑造好了,才能讓他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在鄭達開發完這條微博之後,不少使用者都是驚了,江南大學校長也出聲了?

“雖然我不懂這些,但我覺得,能夠說出‘為中華之崛起而辦校’的話,這名校長的人品差不到哪裡去,這次事情我完全站在南星學院這邊。”一個普通使用者說道。

“是啊,南星學院+1,我也覺得,能多出一個好校長出來不簡單,現在你看下新聞,學校裡面那麼多的叫獸,濫用職權,玩弄女生,這個校長也要背鍋。”

“我會持續觀望。”

微博上越來越多的使用者都是表態支援南星學院,而正坐在餐廳裡的蘇軒,在這個話題下面看了一下,臉上的笑容也是越來越高興。

“校長,你真的太棒了,越來越多人認同我們南星學院了,你看這條,他說‘看下南星學院的後續發展如何,要是有潛力的話,等明年我會將我小孩送進去’。”

任風笑了一下,這種發展他也是有些沒想到:“可能只要有個性,無論是學校還是人,都會吸引一些人吧。”

與此同時,他也是看了一下自己的屬性面板,陡然發現自己的和人聲望值,在蹭蹭蹭地上漲!

這種上漲速度太快了,從一開始的幾百,瞬間就漲到了五千多,而且還在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