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特斯佔據領頭羊位置不到一天,費耶諾德在第二天晚間的比賽裡2:1力克海倫芬,頭把交椅還沒坐熱,維特斯不得已只能暫時讓位。

這一輪聯賽結束之後,荷甲的爭冠形勢逐步明朗。費耶諾德和維特斯同積64分排名前兩位,輸球的埃因霍溫仍然56分原地踏步,分差被拉大到八分。排名第四的阿賈克斯客場1:1被sbv精英逼平,同樣只有56分。聯賽還剩下最後七輪,爭冠格局已經由外界期待的四強爭霸變成了雙雄之爭。

就連最專業的荷甲專家都看不透究竟誰會是最後的勝利者。不過接下來的兩個國際比賽日或許是重要的分水嶺,兩支隊伍就看誰能在這兩個國際比賽日之後把“fifa病毒”的影響降到最低。

結束在埃因霍溫的比賽,溫志豪和張玉寧沒有隨全隊趕回阿納姆,直接從埃因霍溫啟程回國,經過在北京首都機場的轉機,飛往國家隊的比賽地長沙和大部隊會合。

很湊巧,梁新也和兩人是相同航班。在機場見面的時候,溫志豪半開玩笑地警告梁新:“你要是敢在國家隊打不出防我的水平,你等著!”

“志豪哥,有我在,你一百個放心,只管往上沖就是!”梁新一拍胸脯,頗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霸氣。

兩人情緒到了,直接來了個幹脆的擁抱。相互不止一次的交手,都深知對方的強大,這個擁抱傳遞的更是一種信任。

旁邊的張玉寧感覺自己毫無存在感,輕咳一聲抗議道:“喂喂,你們兩個搞清楚,我才是前鋒!當著我的面陰謀搶我的飯碗,讓我情何以堪?”

……

十五個小時的輾轉顛簸,三人乘坐的航班在長沙黃花國際機場落地。

三個人從國際出口一出來,早已等在這裡的媒體立刻眼尖發現,原本井然有序的機場突然騷動異常,很多球迷想要沖破阻攔靠近,幸虧機場提前拉起了警戒線。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也被吸引了注意力,還以為是哪位人氣小鮮肉突然駕臨。

溫志豪早就有所準備,刻意戴上了帽簷很低的鴨舌帽,但是警覺性不高的梁新暴露了目標。溫志豪機智地往旁邊一閃,把梁新推給了媒體的鏡頭,自己簡單揮手示意之後,拉著張玉寧跟逃跑似的跑出了機場。

梁新則很苦逼第一次被各種長槍短炮包圍。國內媒體對梁新的瞭解確實比溫志豪少很多,畢竟溫志豪在荷甲的資料刷得非常漂亮。

梁新被媒體連珠炮般的發問折騰到幾乎要瘋,他還沒有面對鏡頭的經驗,原本還挺感謝溫志豪“慷慨”地給自己一個上鏡露臉的機會,哪知道這t就是個坑。

追上溫志豪之後梁新毫不顧及形象地大罵溫志豪不厚道。溫志豪邪魅一笑:“不經歷第一次,你怎麼知道要懂得掩飾自己?今天要不是你,這幫記者根本就發現不了,這鍋該你背就得背!”

梁新作為第一次入選的新人,順理成章成為教練組重點考察的物件,裡皮先是安排體能教練高迪諾掌握梁新的身體資料,留作戰術安排的參考,另外每堂訓練課結束他都會和梁新簡單溝通指點幾句。

面對世界名帥,梁新一開始還很拘謹,好在有溫志豪的鼓勵,兩天適應之後他也就慢慢放下了思想包袱。令他很意外的是隊友們對他都格外關照,更縮短了他融入這個集體的時間。

只是他不知道多數都是溫志豪的功勞。隨著溫志豪在國家隊地位提高,其他隊員看到梁新和溫志豪經常在一起談笑風生,不用說都會主動和他親近。

……

中韓大戰時間迫近,各地球迷陸續彙聚到長沙,半個長沙都籠罩在賽前氛圍中。

對於國足的痴心球迷來說,中韓戰的回憶充滿苦澀。三十多年的屢次交手,雙方的隊員換了一茬又一茬,唯獨中國隊逢韓不勝的尷尬在長時間延續,各級國字號球隊,包括曾經的國奧超白金一代,都被韓國擋在各級世界大賽的大門之外。

盡管2010年“高一期”的國足在東亞杯上3:0完勝韓國,出了一口多年的惡氣,但東亞杯並不是國際足聯備案的國際a級賽事。在真正像亞洲杯和世預賽這樣的頂級大賽上,國足面對韓國的勝場依舊是0。

近來中韓兩國在敏感問題上爭端正緊,更為這場比賽加上了特殊背景,球迷們在網上紛紛給國足打氣。

贏了棒子,今年你隨便輸,保證不罵!

還有腦洞更大的球迷拿比賽場地賀龍體育場說事。有開國元勳的在天之靈守護,彈丸之地的棒子還想來造次?

反了不成!

不過韓國媒體就有這種迷之自信。和中國隊戰績上壓倒性的優勢讓他們有足夠的底氣輕松應戰。韓國naver入口網站上,不少韓國球迷留言:贏不了中國兩球,施蒂利克就地滾蛋!

還有韓國媒體表示在韓國強大的旅歐軍團面前,中國隊毫無抵抗之力。

包括中國媒體在內都是笑而不語,我們的荷甲三劍客被你吃了?

你們最大的依仗孫興民還累計黃牌不能出場,我就問你哪兒來的底氣?

所有媒體都提到一個重要的看點:海歸之爭。

前央視名嘴黃建祥表示:“這場比賽雙方進攻端的表現強弱可以直接決定勝負,韓國隊寄誠庸、具滋哲、池東沅,中國隊這邊的荷甲三星,都是中場和中前場隊員。溫志豪在這場比賽的任務很重,他能否打破韓國隊中場的封鎖,啟用整體的攻勢,對中國隊的影響非常大。”

比賽在23日晚間七點半開球,但是下午五點開始,全國球迷已經開始透過各種渠道關注這場比賽,甚至由於特殊的社會政治背景,就連不是球迷的國人都把這場球當作宣揚國威的平臺。關注度更上一個層次,這場比賽的意義也已經超出競技體育範疇,上升為社會熱點和國家事件。

全國球迷的必勝信念,給國足隊員斷了退路。

有些頭腦不發熱的業內人士不免擔心:這樣來自全民的輿論壓力,這支年輕的中國隊,尤其是被寄予厚望的三位荷甲新星,能承受得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