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店建在山崖峭壁上,旅店外的懸崖陡峭到極致,這麼壯觀,霍貓時不時開啟窗戶,只為看懸崖一眼。

有一處窗玻璃還是有缺口,上面糊著報紙,風被報紙擋在外面。

食人鳥、大蜥蜴、羊、牛、豬、狗等,都飛在天上,許多動物本不會飛,因為修得法術,竟然能虛空飛行,本領超過許多法術學院學生。

這些動物奇奇怪怪,好奇旅店內有什麼,一旦闖入哪個窗戶,是會要了住客命。命很重要,窗戶不能不關。

霍貓房間,窗玻璃始終沒人來修,第一次破碎,經理還帶人修葺,第二次破碎,經理懶怠來了,窗玻璃就一直破著,湖上報紙,雖然可以御風,但風吹在報紙上,像打鼓,咚咚咚咚,惹得人無法休息。

萬一再有什麼動物闖進來,就又是一番糾纏,即便這樣,霍貓也不打算換一家旅店,有兩個原因,一是窮州這座山上旅店不多,離開這家旅店,就有可能風餐露宿,二是霍貓喜歡旅店外懸崖,懸崖壯觀,不看,心裡過不去。

其實還有眾多原因,導致霍貓不想離開這個破爛旅店,比如增加江湖閱歷、體驗困苦生活、挑戰極限、尋求刺激。

霍貓處在一個怎樣背景中呢?他在亂世,背景就是第二次星際大戰,以第二次星際大戰為背景來看霍貓,霍貓顯得渺小,其實任何人,在這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都渺小,戰亂年代,人命如同草芥。

霍貓在書上讀過資本家剝削人,當時只當是故事,而他終於見到剝削人是怎樣一種真實狀況。旅店中有個高個子男人,個子很高,大概一米八五,他大約五十歲,給旅店燒鍋爐。

這旅店,鍋爐很重要,在夏天,旅店內浴室洗澡用熱水,需要將水燒熱,冬天,除了要燒熱水,還要供暖。

這個鍋爐工,從早上八點,到晚上十點,一天工作十四個小時,工資卻只有兩千多。不高。

旅店經常有住戶,不住了,房間裡會剩下許多東西,新新舊舊,都是客人留下,不用了。收集起這些東西,差不多可以開一個雜貨鋪。

鍋爐工除了燒鍋爐,還需要清理屋後垃圾。什麼是屋後垃圾?就是各種住戶,從窗戶撇下垃圾,塑膠瓶子、衛生紙、鋼絲球、破舊衣服、奶瓶等等,各種物品,被住戶隨意拋下,堆積在屋後,形成景觀。

旅店老闆娘,是個老女人,上了歲數,頭腦精明。吩咐鍋爐工到屋後清理垃圾,一清理就是好幾個小時,垃圾實在多。那些人,從高處往下扔垃圾,隨意亂扔垃圾。

三樓有床墊、厚厚床墊,有鋼絲床墊,重重鋼絲架,都需要鍋爐工抬下去。二樓有玻璃,蒙了灰塵,一堆玻璃,有大有小,需要鍋爐工一點點搬下去。

這旅店中很多物品,要麼可以用來燒鍋爐,要麼可以用來賣錢,賣鐵賣鋁賣廢品,樣樣都來錢,來錢來得多,且快。

而這些物品,要想賣錢,就需要集中到樓下,搬運物品,就需要鍋爐工來完成。雜活很多,所以,燒鍋爐,不僅僅燒鍋爐。

沒錢人家,沒有見過沙發,沒有見過藤椅,而這旅店中,一些沙發、藤椅等物品,舊了,也不好賣,就直接在院子中砸了,砸了燒鍋爐。砸下來木頭,扔進鍋爐燒,外面有一層海綿,不能燒,因為汙染太大。

沒錢人家沒有見過那些東西,而有錢人家卻砸了燒鍋爐,這個對比,說明沒錢人家,見識短淺,有錢人家,廣有見聞。

鍋爐工,也不太願意在燒鍋爐之外幹一些其他活,在抱玻璃過程中,玻璃落下來,摔在樓梯上,玻璃碎了,樓梯無恙,他人也沒事,什麼有事?只有玻璃,碎了。

這些資本擁有者,會考慮自己資本運營,怎樣能獲得更多利益,怎樣安排每天工作,他們心中有數。用低工資,獲得更多勞動力,是精明打算,讓人幹活多,給人工錢少,幹活多,獲得利益多,給人工錢少,開資就少,從獲得利益中扣除開資額就少,這樣一來,利潤就大。以各種方法,僱傭廉價勞動力,以各種方法,壓榨勞動者,獲取最大利益。

第一次星際大戰之後,剝削現象有了好轉,而隨著第二次星際大戰爆發,各種以前傳統陋習,又在人間上演。

戰爭給世界帶來影響,不只是戰爭本身影響,還會有大量連鎖效應。就好比,我殺了一個姑娘,我造成什麼影響?不僅僅是殺了一個姑娘,很有可能,她丈夫,悲痛欲絕,跳樓自殺,她母親,悲傷難耐,割腕自殺,她爸爸,肝腸寸斷,一頭撞死在牆壁上。可見,我殺了一個人,卻帶來連鎖反應,導致很多人死亡。

戰爭也是一樣,戰爭給世界造成什麼影響?會有很多後遺症,會有很多連鎖效應,有十分深遠影響。

鑑於此,夜獨泓號召朋友們奮起抵抗外星人,在第二次星際大戰中,儘量使地球人佔上風,儘量獲取更多勝利,儘快擊敗外星人,儘早結束第二次星際大戰。

作為夜獨泓朋友,霍貓當然響應夜獨泓號召,為了地球人能擁有一個美好未來,流血犧牲又算得了什麼?捍衛真理,哪怕失去生命。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而捍衛真諦,宣揚寶諦,究竟用一種什麼方法,沒有人可以給出一個準確答案,好比在第二次星際大戰中,怎樣打,才能贏得勝利,沒有人能說得清楚。

但仍然要往前探索,仍然要堅持維護寶貴真諦,這好像渾水裡面摸魚,雖說看不清水中情況,可仍然用心摸、認真摸。

夜獨泓是一個社會活動家,他此時是什麼身份呢?可以說沒有任何身份。他既不是國王,又不是教主,他連個村長都不是,他跟無業遊民差不多,他像一個流浪兒,如同他兒時所見那流浪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