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 清陵城的小變化

神殿裡除了幾位位高權重的神使和大祭司外,還有許多的神侍和神衛。

這些人是組成神殿的重要部分,平日裡雖然不引人注目,但他們的存在卻是實打實。

有這麼多人,便有這麼多張嘴,他們會開始議論有關第八神使與殷王的那場婚事。

按著世俗來說,是一位神殿中的神使嫁入王室,可如今的王室裡已有一位王后,而且殷王對這位王后的偏寵世人共睹,那麼,便是說,神殿中尊貴的神使大人嫁進王宮,也是給人做側妃,說白了,是個妾室。

於神殿來說,這是很難接受的事實。

按著神權來說,是一位神使嫁給大祭司,在神殿這麼多年來的歷史上來看,從未有過這樣的情況,王族中人有兩個成為神殿裡重要的角色,已是稀奇,如今更要結成姻親,這似乎是在發出一個強烈的訊號,殷朝有可能完全接手神殿。

於神殿來說,這更不能接受。

而早在此事不久之前,就有過傳言方覺淺神使有可能嫁給殷王的風聲,那時候的殷王還單獨請覺淺神使長聊至半夜呢,雖說後來這事兒悄沒聲息的就無人再提及了,但誰知道,是不是那時候,覺淺神使就跟殷王達成了共識,留到今日把這共識顯露了出來?

方覺淺能在神殿立足的重要原因,是她來歷特殊,是神樞親自指定的人,於是才沒有任何人對她的話,她所做的事,做出任何質疑,他們相信的是不是方覺淺,而是神樞。

但現在出了這樣一檔子事,神侍神衛們便不得不起疑,方覺淺是不是神樞做下的一個錯誤的決定,她根本難當大任,根本不忠於神殿,根本就是個一心朝外的叛徒?

有了這樣的質疑,方覺淺在神殿裡受盡白眼和冷遇。

人們不會了解這些事情背後的真相,人們只愛看表面上的故事,並作出膚淺的結論。

這個結論就是,方覺淺其實是殷朝的人,在殷朝與神殿對抗了上百年之後,她極有可能將整個神殿拱手相讓給殷朝,從此神殿淪為殷朝走狗,再無獨立自主可言。

雖然這個結論來得很荒謬,可不能否認這就是極有可能會發生的事情。

那麼反過來推論便是,看似柔弱的長公主殷安,其實下了一手絕妙的棋,她既達成了她想要的目的,還孤立了方覺淺在神殿中的地位,更是能讓殷朝進一步蠶食神殿。

小小問題在於,如何讓方覺淺同意此事。

殷安非常清楚方覺淺和王輕候是什麼樣的人,他們絕不會任人擺佈,不可能就這麼輕易地認輸,按著她的計劃走。

殷安她需要一個足夠強大的理由,逼迫方覺淺低頭。

就趁著她這個理由的時候,遠在天邊,遠在清陵城的地方,漸漸發生著一些了不得的事情。

遠在清陵城的於若愚對於鳳台城發生的一切都知情,他雖有心回去阻止這一切,免得越發惡化下去直到不可收場的地步,但可惜他鞭長莫及,有心無力。

在得知他的好友殷九思的死時,於若愚也不是沒有怒髮衝冠過,他甚至有要放棄繼續北進的想法,回去鳳台城為殷九思討個說法的打算,可是老人家他知道,回去了他也挽回不了任何,唯有繼續將他與殷九思的理想一步步實現,才是對他最好的慰藉。

然而這很難。

鳳台城有一個陰晴難定的長公主殿下,她一邊履行著殷九思的遺願,一邊又對神殿虎視眈耽,清陵城的一切也比於若愚所想的更為艱難,那位新的清陵候孟書君,遠不是神殿所想的,那樣聽話,巫族也遠非神殿所料的,那樣好解決。

不知不覺這麼多年來,巫族已經強大到一個讓人震驚的地步,清陵城中一半的子民都是他們的信徒,他們早已不再龜縮在西北一角苦寒之地,而是開始了他們的侵掠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