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 心有所欠,便活得煎熬

有一些事很複雜,在看似一句話的簡單表相下,真相往往很難說明白,也很少有人去聽。

狂歡的假面舞會總是熱鬧非凡,人聲喧譁,而坦露真相的真心話大冒險,從來只有幾個人一起玩。

這似乎就昭示了,人們往往不太願意說真話,也不願意聽真話。

在方覺淺的心時,她很清楚王輕侯這麼做的原因不僅僅止於,他需要自己去向寧知閒做一個交換,他還有別的原因,那些原因王輕侯他說不出口。

是的,一切都圍繞著她是神使這個身份,一切都要從她是神使說起。

焦城信仰神殿,對她這位神使頗多敬愛,並且抗拒著朔方城這些對神殿不敬之人。

但王輕侯每征服一城,每得到一處,是要在這裡紮根落腳,徹底划進朔方城版圖的,他需要同化焦城百姓,此時的他可以藉著方覺淺神使威名進入焦城,但之後的治理,管束,不能再依俯於神殿的力量。

他必須收穫這裡的人心,必須從頭至尾,由內至外的得到焦城。

說難聽一些,這就是過河拆橋,忘恩負義——倒也很符合王輕侯一向的為人準則。

只不過這樣的話,他說不出口,他沒辦法跟方覺淺明說,走吧,你不能再留在這裡,不能讓這裡的人對神殿越發敬仰,走吧,我需要洗乾淨這裡有關神殿的一切,包括你。

於是當殷朝向上谷城調兵十萬的事情出來後,他似乎就有了一個順理成章的理由,可以藉著這個機會,讓這一切顯得沒那麼令人不恥,好像稍微正當了一些。

但依然,令人不恥。

自古佳人才子終成雙的故事都讓人嚮往,因為現實裡有太多的選擇叫人掙扎,有太多的取捨使人揪心。

王輕侯必須做一個抉擇,他不是那種舍了此城他還可以去征服其他的地方,舍了此地大了不了不要只要能守著心上之人就好的那種人。

他從來都不是什麼好良人。

他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麼,自己的目標在何方,而在他達成目的的這一過程中,每寸必爭,每地必奪,再小的成果他都必須牢牢堅守,不失去任何一點細微之處。

於是愛情,就變得次要了。

於是愛人,也就變得要被犧牲了。

方覺淺對這一切心知肚明,對王輕侯不能說出口的那些話清清楚楚,所以她說,王輕侯,坦坦蕩蕩做個小人,我還敬你有三分真誠。

但方覺淺卻也不明白,王輕侯早已不再是當初在鳳台城的那個王輕侯了,他有了牽掛,成了江公說的那個有情之人,他終是無法做到似當初那般,泰然自若地對方覺淺說盡做盡一切卑劣之事,而面不改色心不跳。

於是他能生受方覺淺潑的那一碗粥,不做任何反抗,也不發半點脾氣,他知道,那是他該受的,他開始真正地意識到,他欠了方覺淺,極多極多。

心無愧疚之人方能活得逍遙且殘暴,心有所欠之後,便活得煎熬。

那麼方覺淺呢?

方覺淺有一些秘密不曾說給王輕侯聽,那些秘密一直在她心裡盤桓不去,她早已暗暗做了一個決定,很是巧合,那個決定與王輕侯叫她暫時離開的想法,如出一轍。

而這一個夜晚王輕侯對她說的話,也再次證明了方覺淺的想法,他的確是心有抱負,不可能輕易屈於他兄長王啟堯之下的,他本就是光芒難擋,自己這個被借來牽絆他的薄塵,不能再掩其光華,阻其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