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史記:

安統十七年十月至十二月,各地方陸續出現百姓起義斬殺縣丞一事、這些地方皆為依附復延而出,不服安統之治而望子桑政權,大小城鎮紛紛大開城門迎接延軍。而在安統十八年一月,西邊疆土荒遠而顧之無暇,有零散部落藉機割地稱霸、延軍收中原在即,無法□□理會,只能由其滋長。

如今,又到了一個元陽節。

原本子桑聿的生辰應是元月十三,只是為了正名之效,有意待到元月十五元陽節方慶賀,加上前延的開國亡國皆是元陽節,子桑聿於元陽節生,更有開創空前盛世之意。十五那天,子桑聿特意隨連信家去,吃一頓家常便飯。

自拿下了洛關城,連復兩兄弟便退隱後方,不再過問任何軍中要務以及政事,只放手讓連信去護著子桑聿,讓各大臣盡力輔助。這段時間來大家都忙碌,可以說是子桑聿難得抽空來一趟。

“殿下,給您請安…”

“嗐,義父,別給我行大禮了!”子桑聿趕緊把連復扶起來,直笑:“說好了今日是家宴,難得空閒回來,義父就別讓我為難了。義母呢,可是在屋裡?”

“在呢在呢。”連復也笑了,拉過子桑聿的手走進屋去、這種感覺,就像以前在連家村,拉著她到處走到處逛一樣。“殿下許久才來一次,你義母特意下廚煮好些菜,你二叔也出去打酒了,還未回來。”

子桑聿笑了,回過頭去看連信,二人皆是笑得開懷。

好久好久,沒有這樣笑過。

連家村十六年的日子,大概是這輩子最輕鬆愉快的記憶了吧。在那一段時間,有爹有娘,有叔叔還有哥哥,雖然不富裕,但卻養得活自己,閒時可以去打打獵,爬一下平蛟山;或是在家中學習詩詞歌賦,鄰里和睦,悠然自得。而在那此後當了駙馬,再也沒有那麼順心過。

沒有生育之恩,卻有養育之情。

其實有時候,自己差些便開口喚了一聲阿爹,阿孃。十六年的習慣,怎麼說改就改,翻臉不認呢。只是坐上了這個高位,那不知道從什麼地方湧出來的血脈之痛,讓自己愈發地習慣這一個身份。如果這一生本就出生在普通人家,是不是所有事情都不一樣了呢。

“殿下坐。”

“好。義父義兄也坐吧。”

仍舊是客套規矩,連復請子桑聿上座。子桑聿左右看了看,突然有些手足無措、終是尷尬地笑了:“義父,今日回家裡來,便省了那些規矩吧,你們也別喚我殿下了,還是仍舊喚我為聿兒吧。”

“這…”

“阿爹,就這樣吧。”連信忙出來打圓場,“今天聿兒回來過生辰的,一口一個殿下顯得多見外啊,也喊了那麼多年了,不差這麼幾天。”

連復笑了,點點頭:“好,自然好。”

“喲!殿下已經來了!”

話音剛落,那邊正門便走來一道人影,正是連復胞弟連二。連二手裡提著兩壇酒釀,還穿著一身鮮亮衣服,臉上喜氣洋洋。他一邊走一邊喚著:“今天元陽節,外面街上特別多人採辦!唉,好酒不是到處都有啊,那酒家人多得很,排了兩條街呢!這不,我才辦了兩壇酒來,特意讓殿下嚐嚐!”

子桑聿笑了。

二叔雖然依舊喊著自己為殿下,可是那語氣還是那麼不拘小節!“二叔,我們剛才說了呢,今日我回家來,不要喚我為殿下了,還是叫我聿兒吧。”

“是嗎?”連二倒是不像連復那麼推搪,“好啊,今天我就以下犯上一次了!聿兒!哈哈哈哈哈哈哈,二叔可是好久沒有這樣喚過你了!坐吧坐吧,我去後廚幫襯一下,估計可以吃晚飯了呢,哈哈哈哈哈哈,聿兒,聿兒!”

默。

按照大延的元陽節習慣,家家戶戶必不可少的便是酒釀和紅肉。酒釀的習慣是源於大延開國的承運酒一說,家中上至七十歲老人,下至孩童,在元陽節這天都得嘗一口酒,以表示過去一年平安度過了,來年仍舊風調雨順;而紅肉則是羊肉牛肉為主,各地方做法不同,但都是同樣的肉炒肉,不摻一點素菜,全靠庖廚手藝和調料。

今年元陽節,酒釀特別暢銷。

最主要的,自然是因為延軍的節節勝利,百姓們歡天喜地趁著節日好好慶祝、即使家中清貧,也都相鄰湊著幾個錢一同過節,大不了分下來的酒肉少一些,卻無論如何都不肯讓元陽節過得太寒酸。

而連家家境不差,今日一宴肯定豐盛。

自子桑聿打算來連家過生辰,連復連二兩兄弟便親自出外準備。昨天上山,打了兩隻野兔子,還弄來了一些配菜的新鮮料,今天拿去燉了,可以說是滿屋飄香,讓人垂涎三尺;而今日桌上最為花心思的,便是元陽主菜:紅肉。紅肉選了一整隻羊腿,自家搭了架子用柴火烤的,再伴上自制調料,外酥裡嫩,火候非常到位。

“來來來,聿兒先吃麵。”

“謝謝義母。”

一碗上湯長壽麵,只是點綴了幾點青蔥,卻讓人食慾大增。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子桑聿不客氣地開始動筷,連家幾人則是時不時望著她。已經不同於舊時在連家村了,今天的聿兒頭戴金冠,身穿綾羅,就連一個小裝飾一根頭髮都會由旁人打理、高處不勝寒的帝王家待遇,不知道她可還承受得住?

“聿兒似乎瘦了。”心裡感觸最深的還是當孃的那一個。到底是婦人,心思比男人家細膩得多,考慮的事情也不像男人家成天所說的政事和江山。她只是現在坐在這個孩子的對面,發現她比以前瘦了,也長高了。

“聿兒這段時間以來一直在操勞復延的事情,哪能不累啊!”連信笑著答話,幫忙著切桌上的烤羊腿分肉:“而且戰事頻繁,每一場仗聿兒都親力親為,做足功課,別人不知道而已,我可是看得清清楚楚的。像前天,就一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