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陣前酒(第1/3頁)
章節報錯
大寧安統十七年,四月十五。
江南承運城。
自十日前,子桑聿在祖廟正名一事,便以江為界,正式與江北的大寧土地兵戎相見。柏道成調遣了十萬江洲兵馬重兵鎮守第一防線——洛關城,後又下詔從西北抽派十二萬士兵回到中原,五萬將守皇城,七萬散於各大緊要關口。
而江南這邊,公孫政手下本就有三十萬雄兵鐵騎不說,江南地方涵括南方一帶,這邊的子民數百年前曾與子桑氏為一處,故而數百年來都對子桑氏有著獨特的依附;如今跟大寧翻臉重振子桑,子民們自是擁戴。從前幾年到現在,海固軍已多添了將近十五萬人馬。
承運城海固王府。
子桑聿雖是皇裔,不過如今戰事一觸即發,還是不要多做勞民傷財一事,故而一切的生活起居是在海固王府內定下。這日,海固王公孫政點了幾名手下能將,一同到了這王府內的議事廳和子桑聿商議戰事。
“殿下,這是我手下幾名悍將,皆是有潛力之人。”公孫政指著幾個而立之年的男子向子桑聿引見:“這是顧樘,我的親信,也是海固軍的副將。”
一男子上前作揖,面容剛毅,很是正經。
“這一個,是我手下的另一名干將,雖然職位還未算高,但是在守城方面極有能耐,和顧樘的攻城有得一比。趙乾。”
顧樘身邊的另一個男子也是從容而跪,濃眉鷹眼,鼻翼下留著兩撇鬍須,一看便是行軍多年的軍官之相。
子桑聿淡笑著點點頭。
顧樘,趙乾。子桑聿掃了一眼跪在跟前的兩個人,心裡卻驀地閃過一絲不快。不過臉上還是展著笑意:“海固王舉薦的親信,我相信是能重用之人。”
身後站著的連復連沿兩兄弟則是沉默不語,而連信倒是一樣地高興了起來,心底裡為著多了幾名干將而暗自喜悅。
子桑聿不復多話,邀了這兩名親信起身,便回過頭去看那萬里河山圖。
江南一帶,算得上是易守難攻、因有著江水為界,寧軍一時半會也攻打不過來。只不過這同樣的優勢也是寧軍所能佔有的,延軍若是要攻打到大寧防線,在這水面戰役之上就得多花些心力。子桑聿環視著疆域圖,久久不語。
公孫政也是久經沙場的人、對於如今的第一戰,自是理解到子桑聿的擔憂。故而也沒有在戰事上先開口,而是轉移了話題:
“日前有暗衛回稟,京都陸先生,服毒去了。”
連復連沿二人頓時一驚,臉上蒼白得沒了血色。
子桑聿先是疑惑了一下、後又見眾人似乎臉色不對,輕問:“陸先生…可是柏道成身邊的寵臣國師,陸見哲?”
“是的。”
子桑聿默。
陸見哲這個人雖然沒見過多少次,不過,自己的很多事情,似乎都是因為這個國師的話而改變的。看他們這副臉色,想必這陸見哲當年也是父皇埋下的棋子之一了。
“陸先生早在初結識太子之時,便投了柏家門下作幕僚。後來柏道成的官途晉升,多多少少也有著陸先生的功勞。元陽之變,也是陸先生給柏道成提的建議,同樣,也是陸先生給太子報的信。”
公孫政在這一頭不緊不慢地說著,子桑聿心裡卻一絲狠唳。
“這陸先生幫著柏家反我子桑不成?”
口上雖然說得雲淡風輕,公孫政未曾察覺,但是為人臣子多年的連復卻是聽出了子桑聿話裡的意味,連忙辯駁:“殿下誤會了,陸先生並不是幫著反賊,而是從了太子的一計欲擒故縱來制約柏家。”
“欲擒故縱?”子桑聿的語氣放緩了一些。
“對。當年太子和陸先生私下會談之時,我兄弟二人也是在場的。那時,陸先生也曾勸阻過此舉不妥,只是太子爺卻是讓陸先生放膽去做,不要擔心。”連復抬眼看了看子桑聿的臉色,見她沉默不語,才放下了心。
連復心中百味交雜,雖然子桑聿坐上皇權巔峰是必然之事,不曾想,這個十七少年,此時此刻便已經有了帝王之勢!伴君如伴虎,只是不知道這孩子以後會有誰人來牽制?連家一生忠心,只希望她日後不要做得太過狠心。
自古帝王無情家!
“日前暗衛回來時,還攜了一封陸先生的親筆書信。說是,要我親手轉交到殿下的手中方得瞑目。”說著,公孫政便從袖口裡取出了一封朱漆信來,往子桑聿遞過去。子桑聿接過了信,緩緩開啟。
“望聿親啟,以慰我九泉之息。”
映入眼簾的一句醒目話,子桑聿輕皺了一下眉、卻是有些悸動。
“自聽聞承運起義,子桑正名一事,我的心中,便是久久地不能平靜。數數日子,我在這寧宮之中已經十七個年頭,多年來看著那皇帝作威作福,心中悵然。時想起,當年太子統之英明見地,順和帝之仁明國策。”
“聿現已為帝王后裔,承運上下自當上人對待。無論何人,若是到了那權力巔峰,心性必定會有所改變,脾氣定然更顯暴戾,不加節制。望聿能多番剋制自身,每日三省,方能為日後帝王路作好準備,且登上為九五之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