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部的封頂只剩下一小部分的區域了!種植區域馬上就要建成,人類的火星第一個基地也可以馬上要投入使用了!”

湯天來到火星的第98天,整個種植區域經過長達九十多天的建造,終於是要建成!

此刻的湯天正站在種植基地的玻璃頂上空,然後做著記錄。

“本以為應該在十天前能夠建造成功的,但是玻璃的製作太耗費材料,所以才又多拖了十天。”

透明的玻璃,就在湯天的腳下,厚度很厚,湯天根本就看不清裡面的具體情況,但是光照的原因,基地的內部卻是非常明亮的。

“預計的效果已經達到,不過種植區域需要的是密封以及安全,再加上只要光能夠折射到種植區域內部,那麼就完全可以了。”

“不過,後期會研製出那種可以看到外面的玻璃,當然厚度肯定要進行變薄,這樣才能夠起到觀察的作用。”

因為整個種植基地非常的大,所以才需要這麼厚的玻璃來進行保護整個種植基地。

不過根據觀察,湯天已經是發現,攝像機的攝像鏡頭在火星表面並沒有受到多大的損壞。

所以湯天會開始製作各種厚度的玻璃進行分析,達到了可視的目的之後,那麼就完全可以運用到實驗室以及整個基地的最高處。

有機玻璃,雙層或者多層玻璃,鋼化玻璃,超強化玻璃等等。

有很多的玻璃選擇,所以對於這個以後的研究,湯天還有許多的實驗機會。

但是現在,湯天的主要目的就是把最後合攏的種植區域的頂部進行記錄。

“整個種植基地的頂部是一個完整的圓弧形狀。”

“不過,圓弧的高度不是直徑8米的外徑圓形成,而是一個直徑20米的外徑圓,因為這個圓頂的厚度是兩米二,算起來的話,整個圓頂的高度只是比牆壁的高度高了0.83米左右。”

“所以其餘的有一米多一點的玻璃是內切在了基地裡面的,這樣做算是把整個基地的空間度只留在了2.9米左右。”

不過對於種植來說這個高度是夠用了。

所以湯天站在這個的上面的時候,根本沒有多大的弧度。

不會擔心直接是滑下來,而且最主要的是,整個基地的承重能夠很好的分擔到兩個牆壁上,還有就是它頂端的弧度可以讓落在上面的風沙很容易的向兩邊流走。

湯天的現場報道會傳輸給地面控制中心,這是一個最基礎的東西,是人類在火星建造的第一個建築,之後就是開始內部的填充。

不過在這個之前,湯天要繼續的把整個基地的情況彙報給地面控制中心。

“頂部馬上就要合在一起,一個內部的封閉空間馬上就要成型。我現在要進入到基地之中,然後對整個基地的內部中心進行檢查。接下里的時間,一些簡單的監測裝置將會裝進整個種植基地,為接下來的研究提供有效的資料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