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接下來的幾天裡都會有小範圍的沙塵暴,這對於建造來說非常的有用。

最少可以提供無數的原材料。

湯天在基地附近設定好製造的範圍之後,就回到了螢火著陸艙。剩下的時間就需要交給這些製造玻璃的太,讓它們全身心的投入到製造之中。

而原本的基地建造的太,數量開始減少,它們的工作中心慢慢的轉移到了準備區域,在這裡,它們將要在種植基地的準備區域修建保護牆。

湯天坐在駕駛艙,記錄著實驗資料,看著網格三維圖,確認著接下來的製造。

“每一次的實驗目地,都是保證在有可能的實驗基礎下進行,此前的基地建造,讓這一批的太在火星表面下暴露了超過五十四天的時間,已經是完全的適應了火星的環境。以後它們的後代將會繼續的在火星表面工作。”

“為了保險起見,我已經是對這些太進行了留種儲存,如果在火星表面建造的太出現任何的問題之後,這些存起來的太將會被喚醒,然後繼續的進行建造。”

湯天把從種植基地建造的太封存在了培養皿中後,這樣的說著。

至於玻璃製造的太,楊明在之前確認製造出來了玻璃之後已經是封存了一些。

這些都是有備無患。

……

“今天是來到了火星的第62天,三個種植基地的窗戶已經是完全的建造成功,同時在種植基地的頂端位置進行著玻璃建造。”

連續的幾天,湯天的工作反而是比較輕鬆。

一直到三個窗戶玻璃的製造完成之後,他才重新的開始制定新的指令。

“基地建造的太的數量已經是縮減到了十萬只左右,它們將會對基地內部進行指令性建造,主要是地面種植區域的限定以及地下的住宿,實驗室的分割。而在種植區域頂端的玻璃製造的太數量已經是突破到了十六萬只的數量。”

“這些太數量的轉換,再一次的證明了,太的生物群落在給定環境下有著整體的數量限制,可能太的一種新的能力慢慢的浮現,如果能夠研究出來並且進行利用,那麼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的太來進行同一區域的製造。”

湯天在螢火著陸艙之中這樣的做著解釋,因為火星表面最近還有風沙,所以湯天沒有選擇出艙活動,而是隻能是盯著資料進行著分析。

火星表面的沙暴或者是塵暴出現的頻率非常的高,因為地面溫度的變化實在是太快,同時差異性也就會更加的容易出現,然後形成冷熱溫差,氣壓的高低差,風的出現也就是沙塵暴的出現。

對於此,人類需要的是一個非常安全的科研基地,所以在建造之初,就對基地的防護方面做到了最大。

兩米二厚的高密度價硬牆壁面對沙塵暴不會有任何的問題。

喜歡火星有座城請大家收藏:()火星有座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