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只為女扮男裝,祝英臺求學志尚。才引出一曲化蝶情歌,傳哀怨動人心腸千秋絕唱。〕

伴唱聲響起,點染其中,透著聲聲悲涼之意。

卻又婉轉悠長,聲聲悲慟。

豁然間,金玉相擊似的通透,響徹雲霄又迂迴婉轉。

句句都是感情,聲聲都是故事。

段段都是悽美,字字皆是真情。

〔英臺不是女兒身,因何耳上有環痕?〕

〔耳環痕有原因,梁兄何必起疑雲,村裡酬神多廟會,年年由我扮觀音,梁兄啊,做文章要專心,你前程不想,想釵裙。〕

戲幕在起落之間,自成一段。

青色的水袖在戲臺上張揚舞起,半點不見得沾地,由急而徐,漸漸的慢下來,又長長的甩出去。

一拋一聲嘆,一嘆一人痴。

往往摻著幾分涼意與悽美之情。

〔我從此不敢看觀音。〕

〔為何不敢看觀音?〕

〔不敢看我心上人。〕

〔因何不敢?〕

〔我問心有愧,做文章不專心,一心想那女釵裙,可惜前程縱似錦,心事不敢見光明,英臺啊,我不愛前程,愛觀音。〕

這段戲仍在臺上唱著。

紅拾卻是想起了小時候在孤兒院裡守在電視機前的那一段時間。

那一段還未被人收養的時光。

那時,孤兒院院長帶著他們一起看電視劇,並未放著什麼正當孩童時期的動畫片。

而是放著一些電視劇。

像是《梁山伯與祝英臺》、《新白娘子傳奇》這一類的電視劇。

那時,雖然年幼,卻是將這些故事給記了下來。

這《梁祝》講的是:

“祝英臺女扮男裝求學,在路上遇梁山伯,因志同道合而結為兄弟並同窗三載。

後來祝英臺歸家,行前託媒師母許婚梁山伯。

梁山伯知情,往祝家求婚,此時,祝父公遠已將女許婚馬太守之子馬文才。

梁祝二人樓臺相會,之後,梁山伯抱病歸家,病亡。

祝英臺新婚之時,花轎繞道至梁山伯墳前祭奠,驚雷裂墓,英臺入墳。梁祝化蝶雙舞。”

這是古時候流傳下來的。

但為什麼會出現在這個小說世界中,紅拾只是黯然感嘆著,仔細想想依舊無果。

畢竟小說世界離奇得很。

她哪裡又能知道的如此透徹清楚。

“哎呦,這個戲曲也太悲傷了,老子的眼淚都快流出來了。”

白長安一邊用手抹著眼角的淚水,一邊罵罵咧咧的。

“確實,這戲很感人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