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三大主城!(第2/2頁)
章節報錯
趙國也是被逼迫無奈,抽調回來大將軍張飛。
張飛統計了趙國的一千五百萬大軍,在水州的主城,與錢森的大軍懟上了。
水州,已經是挨著趙國的京都了。
只要過了水州的三個主城,就是趙國的京都。
因此在地理上,水州絕對不容有失。
一旦水州的三個主城淪陷,那麼趙國就徹底完蛋了。
所以張飛將軍,決定在水州,與錢森一戰。
且水州,佔據了天時地利。有著一條奔江,這絕對可以阻擋錢森的大軍。
不過錢森也不傻,看完地圖後,立刻分兵。
一千五百萬大軍,直接分成三個部分,分別去攻打水州奔江上的三個主城。
這三個主城,分別在奔江的上中下三遊。
錢森帶領五百萬大軍,攻打奔江的下游主城。
雲舒,王權帶領五百萬大軍,攻打奔江中游的主城。
楊道法帶領五百萬大軍,攻打奔江上游的主城。
錢森帶領大軍,來到奔江下游主城的時候,已經是一個月以後。
而且水州是趙國的一個大洲,下游的主城,叫做章城,也是趙國最大的一個城邑,佔地十分的廣闊,城內人口眾多。
另外章城的城防也是十分的完善,不僅城牆又高又厚,在城外,還有一條長達數丈寬的護城河。
這護城河,就是接引了奔江之水,圍聚在章城之外的,起到了很好的守護作用。
因此,得知錢森的大軍壓境,來攻打章城的時候,章城的城主,早早就下令,把章城的四門緊閉,連行人百姓都不讓進出。
在章城四面的高大城牆之上,幾乎站滿了趙國的軍兵。一個個的都是盔甲整齊明亮,刀出鞘,箭上弦。
他們如臨大敵,肅殺之氣自然流露。
尤其章城的城主李玉,親自守在城頭上,與軍民一心,以壯大軍兵計程車氣。
任何時候,只要將領能夠以身士卒,那絕對是可以壯大軍心,令人備受鼓舞。
尤其梁國大軍壓境的時候,章城的城主李玉,精通兵法,知道到了關鍵的生死時刻,所以親自登上城頭,與軍兵同在。
錢森的五百萬大軍,在章城的五裡外的地方駐紮下來。
錢森帶著帳下將領,接近章城檢視。
章城的城牆高達幾十丈,氣勢宏偉。看到這麼一座龐大的趙國巨城,眾將們都暗暗心驚,再聚睛細看,章城的城防已十分完備。
而且城牆上的守軍即也是非常的多,密密麻麻,數之不盡,至少有二百多萬軍兵。
眾將領覺得,想要打下章城來,怕是十分的困難。
根據攻城的理論來說,正常情況下,攻城的一方,兵力至少應該是城內的軍兵三倍,這樣才可以攻城。
這只是兵書上的定論!
而以章城的巨大城防,幾十丈高的城牆,還有一條寬闊的護城河,恐怕得有個四倍、五倍於敵的兵力,才能有攻陷的可能。
但是現在,錢森這邊的軍兵才五百萬,想要攻克章城這樣的強大巨城,真是難上加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