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她都推薦的歌曲,自然值得關注。

果然一聽之下,這些人也被《roing in the deep》征服了。

迅速的,這首很有英倫味道的歌曲開始在英倫群島蔓延,讓越來越多的樂迷們膜拜。

坦白講,《roing in the deep》在英國的受歡迎程度遠遠超過了美國。

畢竟英國人更喜歡這種風格的音樂,對此如痴如醉。但反過來,因為英國人的喜歡也推動了這首歌在公告牌的排名。

第二天中午,這首歌順利地拿下了英國流行音樂排行榜的第一位,得到了無數人的追捧。

石振秋的資料和影像,也開始出現在了英國的媒體和雜志上。讓越來越多的人知道,唱出了這麼厲害歌曲的人,居然是一個年輕的東亞男子。

同樣是在第二天中午,《roing in the deep》擠入了公告牌的前五十,點選率也排到了tube的前十位。

到了這種程度,就意味著這首歌的大勢已經形成,再也無可阻擋。

果然,第三天的資料彙總,成績無比的喜人。

在美國之外,《roing in the deep》已經拿下了十三個國家的音樂排行榜的一位。

即使在公告牌上,也進入了前十,並且勢頭一往無前,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往一位躥升。

至此,石振秋的個人第一首英文單曲,終於得到了歐美主流的認可。

透過大西洋唱片,對他的邀請驟然增多,有些甚至還是知名的節目。

石振秋深知這裡不比韓國,他在這邊沒有什麼基礎。所以想要讓歌曲實現更大的價值,那麼就要放下身段,多多地跑行程。

這一次,他又發揮了韓國人堅韌的精神,以令人瞠目結舌的精力,跑了數不清的節目。

反正詹姆斯·德懷特和安道爾·伍茲奎茲在看著他活動的時候,就曾經感嘆過,如果歐美的藝人有他的敬業態度的話,那該多好啊。

當然了,他們也只能想想而已。

歐美人崇尚自由、公平和享樂,很注重勞逸結合,很少會拼命地去做事。

像他這樣,一天之內,從新澤西跑到波特蘭,又跑到邁阿密的做法,只會被認為是瘋子。

可不管怎麼說,因為石振秋的勤奮,宣傳的效果不是一般的好。

到了第四天,《roing in the deep》終於成功在公告牌登頂,並且就再也下不來了。

這個時候,大西洋唱片再次放出宣傳稿。

外界這才知道,原來這首讓人迷醉的《roing in the deep》的製作人和演唱者,與之前橫掃無敵的《upton funk》的製作人是同一人。

不但如此,大西洋唱片還把石振秋這些年的音樂作品都進行了整理,全都對外進行了宣傳。

雖然那些都是韓文歌曲,但質量都非常的不錯,而且對於歐美人來說,風格十分的新奇。

結果意外的是,這些歌在歐美也小受歡迎,稍微開啟了知名度呢。

公告牌這次也不矜持了,在石振秋成功登頂後,大方地在首頁刊載了他的詳細資料。

姓名、國籍、年齡、身份、職業等等,一應俱全,讓外界對他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

在這樣的情況下,最瘋狂的就是在美國的韓裔了。

他們也是沒有想到,自己的同胞居然在歐美取得了這麼了不起的成就。

這些可愛的僑胞們,自發地在各個城市居住的社群裡,為石振秋宣傳起來。

結果就是,在美國,即使在偏僻的地方,也能夠聽到《roing in the deep》的旋律,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粉絲。

第二週,這首歌成功蟬聯了周榜一位,並且一騎絕塵,讓追趕者看不到希望。

第三週,《roing in the deep》二十六個國家a ki達成,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年度流行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