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宮女眷,容靜秋還是有點記憶的,除了容靜春這個正妃之外,當時一同進門的還有兩名側妃。

一個姓陳,是陳國公府的嫡女,長相嬌美之餘五官頗俱鋒芒,就是看著不及容靜春那般外表端莊賢良,皇后認為是狐媚之相,本來定下此女為正妃的,因而改為側妃,說到底還是皇后不捨陳國公這個助力,最終還是勉為其難納入東宮。

另一個就有意思了,是齊傲兒的庶姐。

想到這裡,趴在羅漢床上擬名單的她在齊側妃的名字上畫了個圈圈,手支著下頜,她偏頭想了想,有多久沒有回憶起這個女人了。

齊傲兒,宰相之女,雖不是公侯千金出身,但其父乃實權宰相,可以說比很多家族已經沒落的公侯千金還要風光,加上六歲能做詩,十歲能寫賦論,十二歲悲天憫人地第一個站出來為因水災而流離失所的百姓寒冬施粥贈冬衣,搏得京城眾人一致的交口稱讚,就連當今聖上也下旨嘉獎過。

加之長相之美少有人能及,詩詞歌賦無一不精通,遂被人捧為京城第一才女。

除了這個名號響通天之餘,她還有一個名號後來也挺響亮的。

容靜秋想到這裡不由得勾起嘴角諷刺一笑,上輩子她出閣的時候,跟她年齡相當的齊傲兒還沒有定下親事,後來她當了好幾年的九王妃,齊傲兒依舊待字閨中,不過她似乎並不著急,畢竟有那樣的美貌與美名加持,齊傲兒確實也無須緊張。

傲兒,傲兒,從這個名字裡,就能看出其父對她的期許。

一直到二十五歲,齊傲兒依舊沒有定下任何親事,在容靜秋看來其實也沒有什麼,齊宰相對這個女兒寵愛至極,齊家兄長對妹妹也愛護有加,齊家嫂子們之間也沒有閒話傳出來,在家裡當一輩子的老姑娘又有什麼不好的?

她那會兒真的還有幾分羨慕她能不嫁,嫁人真的沒有什麼意思,哪怕是現在,她也還是持這樣的觀點,只要父兄支援,那就有底氣一輩子在家裡不出閣,她是沒有那麼好的運氣遇到這樣包容自己的父兄。

不過對於當下來說,女兒家不嫁人那就是異類,哪怕有再好的名聲也是枉然,更遑論齊傲兒搏得美名之時,惡名自然也會如影隨形,遂有一群人就開始在背後戲稱她為齊家老女。

總之讚美她的人依舊讚美,抵制她的人依舊抵制。

容靜秋一直覺得齊傲兒嫁不嫁人跟她沒有關係,直到後來聖上駕崩,諸皇子爭位,越到後來趙裕的呼聲就越高,齊傲兒開始示好了。

不是向她示好,是向趙裕示好,齊宰相也開始擺明車馬支援趙裕。

直到那時她才驚覺自己就是個傻子,一直以來都被齊傲兒擺出來的姿態給迷惑了,人家哪裡是不想嫁人,人家是一直在觀望,挑選最後的贏家再下注,人家是奔著當皇后去的。

家世、名望、美貌、財富,這些齊傲兒都有,年紀大些又如何,只要有從龍之功,皇后之位簡直就是她的嚢中之物,齊傲兒就是有這樣的自信。

所以上輩子容靜冬說的那些話並不全是危言聳聽,是有一定的道理,趙裕與齊家父女之間肯定有交易,齊宰相有什麼樣的能量,現在的她再清楚明白不過了。

只可惜太子選妃的時候,齊傲兒年紀太小了,不然太子妃的寶座還真未必能輪到容靜春去坐。

所以齊側妃的存在又是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呢?

齊傲兒會真的看著這個庶姐騎在她的頭上作威作福?

而齊側妃就真的甘心為嫡妹做馬前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