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對於修士修行,法家一脈的指導之能便顯得太過薄弱,他們不關注大道,只著眼於世俗的立意,從根本上限制了法家的規模。

畢竟當世之話語權,皆在修士掌中。

近古以後,純粹的法家修士迅速消失殆盡。

直至季漢丞相諸葛亮,其涉獵廣博,道通諸家,而最終選取法家為機要,又為之填補求索大道至理的空白。

這才讓法家又有興起之勢。

陳仲曾與諸葛亮夜談天象與人事相應之理。

當時其已依據古星相之學、五行論,以及張德平驗算得出的星辰繞地而行的最新結論,規劃出了一套嚴密而周全的天人星階圖。

若能將十三道洲,乃至六海之域,盡數依照該圖展布,與天星相應。

或許天下人都將獲得不修而證之能。

到時,上古仙真駐世,賢哲遍地的勝景,未嘗不能重現。

那天人星階圖,便是以法家劃地借勢,立信治人的精要為根本,以儒家仁者愛人的追求為指引,再輔以各家學問中可借鑑處,綜合而成。

陳仲便是為此,而心甘情願,在十年前於渭水之濱,力鬥司氏三雄。

只可惜,或許天人星階圖太過宏大、完美,受天所妒。

諸葛丞相延壽之術被鍾稚叔所破,天人星階圖也毀於其時。

而當下的方廣,就與諸葛亮很像!

方廣主張以律法治政,其目的、出發點則是使蓬萊大治,人皆良善!

此是外法而內儒。

這無疑是受許季山影響而成的。

雖然,以方廣學識,恐怕遠遠不及諸葛。

但他如今才二十上下的年齡,且容他踐行己志,焉知不能帶來許多驚喜?

更何況方廣在修行方面,也堪稱天才。

陳仲忽然不想詢問方廣的修行法門了,就這樣任其展布,不加干涉才是最佳選擇。

當然了,就算是不加干涉,任由方廣踐行志向,他投效桓志也絕對不是什麼好出路。

陳仲乾脆將鈞平出鞘。

楊鳳一驚。

許靖則生出喜意。

莫非陳仲要斬了這方廣?

方廣倒是坦然。

便見陳仲雙手將劍鞘遞給方廣。

方廣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