閣樓固然高於前面四座殿頂,卻又並非那麼高,不走近,不轉過兩叢竹稍、三五松柏,是休想看到的。

待得見了閣樓俊俏的飛簷懸鈴,訪者自會生出忽然之感。

於是,便也知道那閣樓的名稱了——忽然閣。

繼續前行,來到第一座大殿前,抬頭去看,此殿名為——恍然殿。

止休宗每逢大事,宗主、長老以及各處執事,便都在此聚議。

當下,殿中便有數人議論不休。

為首之人正是止休宗現任宗主,清檯散人鍾季拙。

鍾季拙頜下留須及胸,容貌看似六旬左右,身材不足七尺,較之尋常女子更矮三分。

他出身長州道長社郡鍾氏,正是天下聞名的大書家鍾元常之兄,十年前渭水之濱計斬魏延,使季漢諸葛亮隕落而名噪天下的鐘玉、鍾稚叔,是其從侄。

如今鍾元常都年過九旬了。

鍾季拙的實際年齡,當已百歲上下。

由此便可知道,此人確實不愧為有道高修,能葆青春。

只是此刻殿中,鍾季拙嘆息連連:“如今天下之人皆言嵇叔夜之死,乃老道所為,此事當真百口莫辯。”

嵇慷才多大?

二十多歲的孩子罷了。

鍾季拙看嵇慷,就和看到自己那老不修的弟弟的幼子鍾慧一樣。

七十老翁生子,年歲近百,寵兒方才加冠。

鍾季拙這做兄長的也只能躲到竹山之中罷了。

確然是躲,鍾季拙自接過止休宗的擔子以來,無一日不憂慮。

魏國形名說大行,朝堂實力以肉眼可見的趨勢不斷增長。

即便不提往日裡數量稀少的感應大修士,如雨後春筍般被催生出來。

光是傳聞中,藉助形名說,突破了“防制”之境的高官顯宦,都頻頻出現。

雖然“防制”以上的修士,仍舊只在流言之中,並沒有真的得到驗證。

但鍾季拙出身門閥,所得訊息總是有那麼幾分真的。

止休宗這樣的宗派,很可能將要面臨朝廷大勢的傾壓了!

再想像曾經那樣超然於外,已是奢求。

誰讓止休宗,始終出不了一個打破“天門”的弟子呢!

儒家的“防制”,道家的“天門”,都是在形名說之前,讓天下修士可望而不可及的境界。

如此形勢下。

鍾季拙不主動出世,與朝廷維繫默契,還能怎麼辦?

陳子正、嵇叔夜、阮嗣宗、劉伯雄都可以任由自己的性情去做,去反對入世的決定。

可是鍾季拙身負宗門存續重任,豈能任性?

偏偏,鍾季拙又遇到了一個囂張跋扈的司茂。

然後,陳子正也在這個時候,回到了長州道。

喜歡乾心論道請大家收藏:()乾心論道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