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意思?

陳仲一驚。

“子正,樂玄筇杖之中鎮壓五蛟,這般多年過去,那幾頭鱗蟲之傲氣已漸消磨,以你能為早晚可以收歸己用,此事我不擔心。”

襄公矩沒有給陳仲發問的機會。

“只是在收服或打殺那幾頭鱗蟲之前,萬萬不可使此杖落入帶山裂谷,切記、切記!”

言罷。

襄公矩已是一個轉身,便回到自己的坐席處,遙遙與陳仲對視一眼,微微頷首,重與他自家肉身歸合於一。

陳仲想要說些什麼,卻又有一種難以言述的不安壓住喉頭。

向四下望去,只見叔孫無忌、徐幹、董志張似乎一點點都不曾察覺襄公矩來過。

叔孫無忌撫著葫蘆,表情沉凝,在等陳仲解釋。

徐幹和董志張則正要張嘴詢問,還正為陳仲忽然說要動手而詫異。

他們……

不僅沒有察覺襄公矩來過。

而且,似乎還處於之前的狀態中。

陳仲和襄公矩說話,雖然時間不長,但也不是一瞬間。

徐幹和董志張,就似停留在了陳仲說完話,要起身的那一剎那。

這到底是?

陳仲心底暗驚。

剛剛襄公矩前來,莫不是假象?

外魔侵擾?

至於會不會是襄公矩突破後的能為。

陳仲認為可能性非常小。

雖然中古時,上古三書與正統法門就都遺失了,但當時距離上古還較近,仍有不少修為遠高於感應的大修士。

這些大修士有不少嘗試留下自己修行法門的,那便是近古時引得各家各派慘烈爭奪的“殘章斷典”的來源。

但後來不知到底何故,法門的殘缺越來越嚴重,僅剩下一些零散的對更高層次的描述文字得以留存。

據陳仲所知,儒家一脈法門,突破了修身境這一大次第之後,接下來將會有一段相當漫長的“厚積”階段,在此過程中,會使修身境時修煉的法術,產生本質性的提升。

道家一脈也是相近。

絕不會出現一經突破,立刻就能多出什麼壓倒性的大神通的情況。

可要說外魔侵擾。

陳仲才剛剛突破感應,距離下一次第的境關很遠,而且近來也並無什麼影響心境的事情發生。

外魔只能應機而至,內外呼應才顯得厲害。

內無憂患,又何來外擾?

如果,這兩者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