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公矩在試圖突破!”

謝弼反應慢了不止一步。

等他驚懼出聲,孔劭和丁夏都已經恢復了鎮定神色。

丁夏,便是那個將武次郡治理得井井有條的人,祖上是在白虎宮贏得“殿中無雙”美名,為沉淪低谷的太玄一脈重新正名的丁鴻。

丁鴻,毫無疑問,是五行論旗幟。

而且他對於太玄一脈的傳承,從貢獻上講,並不遜色於桓榮。

但到了如今,他的嫡脈兒孫,卻站在了否定五行論的旗幟下。

丁夏並不認為這是背叛。

《法言》有“為政日新”之述。

當年的揚子、桓榮、丁鴻等等那一批先賢,就是在以“新”的五行論,取代“舊”的、更為古老卻中斷的修行法門。

時至今日,五行論不再是“新”,它也成為了“舊”。

丁夏選擇舉起今日的“新”旗幟,故而他認為自己非但不是背叛,還是真正的繼承。

反觀襄公矩等人,固守著無法走通的五行論,看似繼承了先賢遺志,但實際上,他們只不過是一群圍著棺材的守屍鬼!

守屍鬼,又有什麼前途可言呢?

即便襄公矩此時此刻選擇突破。

他的前路,也已然清晰可見,那就是如這數百年來,每個選擇踏出這一步的大修士一樣——殞命。

襄公矩或許可以擁有短暫的,壓制眾人的強大力量。

但旁人只需要安靜看著就好,很快,那份強大便會自行散去。

孔劭大約也是出於同樣的理由,迅速恢復了鎮定。

今日,對面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取勝。

古檀樹下。

桓志得到郭況提醒,卻不似丁夏、孔劭二人那麼樂觀。

“揚子晚年曾有‘大成’一說……”

桓志做為桓伯溫嫡脈後人,知道的東西比丁夏、孔劭更多。

檀德臺上,或許只有一個謝弼,能夠憑著謝夷吾的遺澤,在秘聞方面與桓志一較高下。

別的大修士試圖破境,多是大限將至,搏那一線生機,不成功,就是轉瞬即亡。

可是太玄桓榮一脈的傳人,就不一定了!

傳說中的揚子大成法門,除去真正修行了的人,誰也不知道那害死揚子兩名親子之後,仍舊讓太玄最傑出傳人桓榮為之赴死的法門,到底有什麼樣的玄妙。

萬一襄公矩就真的成了呢!

“不可等其自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