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鳴先生,小子楊豐,還未謝過先生搭救之恩,失禮了。”

只見那小童臉頰鼓鼓,但還是對董志張恭恭敬敬深施一禮。

董志張整個傻了!

這看起來跟個小女娃似的漂亮小童,竟是先前那個“泥猴”?

但看陳仲和徐幹的表情,董志張不信也只能信了。

世事之神奇,也不只有上古神符哈?

董志張忙不迭向楊豐還禮,並且道歉。

楊豐倒是不怎麼在意了:“其實我在村裡時便常與夥伴們為這些慪氣。老師教我,‘謗之為名也,逃之而愈至,距之而愈來,誦之而愈多,是故君子不足為,小人不足得’。”

董志張頗為驚奇,這是徐幹《中論》裡的觀點,頗有見地。

卻沒想到,楊豐小小年紀,才剛剛拜了徐幹,就能記住這麼多。

見獵心喜。

董志張考校道:“理故如此,然君子易為讒謗所傷者,雖曾子之賢不能免,我等復何以應?”

楊豐偏頭想了想,回答:“君子以敬,小人以常。我曾聽別人說過,敬人如敬己,便是至誠之道。破除誹謗謊言,應當再沒有什麼是比誠實更好的辦法了吧?”

這下子不止董志張,就連陳仲都感到驚訝。

楊豐和徐幹相遇才多久啊?

無論如何,徐幹也不可能掰開了揉碎了,給他講到這麼細。

而楊豐的回答還沒有結束。

“比如子鳴先生就是君子,所以當您把我錯認成女童時,我恭敬地向您道謝,說明我的身份,您便不會再因為我長得像女孩兒嘲笑我。”

“至於遇到了小人,我是否對他恭敬,是否向他誠實,都是沒用的,因為他不會明白‘小人不足得’的道理,這時我就應當保持平日裡對君子恭敬誠實的態度,繼續這樣與其他人相處,大家知道了我真實的樣子,自然就不會再因為誹謗而傷害我,如此,小人必將不足得!”

董志張眼神都變了!

這孩子,可曾是跟他同行了一路的!

他卻一點都沒發現楊豐的潛質。

徐幹也極為滿意。

先前楊豐在他那裡,洗乾淨、換了新衣服之後,那出色至極的容貌,導致徐幹也在第一時間錯認。

後來楊豐對徐幹說了自己在村裡時的遭遇和苦惱。

於是徐幹才他對講了“君子不足為、小人不足得”。

而後面關於“至誠之道”的理解與應用,則是楊豐不知道在什麼地方聽來的。

原本不相關的道理,可以被靈活地結合起來。

這說明,楊豐既願意學習,而且還十分善於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