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奏表章太守濟志(4)(第2/2頁)
章節報錯
“但身為府衙吏員,明知恥辱,卻仍舊那麼做了,可見不是什麼好人,平日裡還辱罵鄰里,口口聲聲罵我們賤民,我真該像師父你消滅都尉、郡丞那些人一樣,把他們也都斬除了!”
陳仲微微搖頭:“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恕己之心恕人。這雖是儒家之說,與為師所持不同,卻也有可取之處,你當下心齋的修為境界,正可以揣摩、參照,免得失於偏激。”
蘇元明撓頭,雖然知道陳仲不贊成他的想法,卻也老老實實答應下來。
就站在原地,蘇元明直接思考起自己哪裡錯了,應該怎麼想、怎麼做,全然不再將其它事情放在心上。
陳仲見狀微微頷首。
他二十二歲時,遇到釣叟,得到《劍術》和《玉清三十六籙》。
從那之後,他自己的修行法門,便從蓬萊道洲前漢大賢揚子所傳《太玄》,全面改換。
《太玄》本出於孔子所著《易術》,結合前漢出世的上古仙人伏生帶來的“五行說”,固然與流行兩漢的顯學不完全一致,但也算是其中一支。
因揚子曾在新昌郡外,昌山檀德臺講學數十年,廣收弟子,有教無類,故而《太玄》法門在蓬萊道洲傳播極廣。
而釣叟授予陳仲的《劍術》中,卻多是引用《莊子》。
陳仲在鑽研與重重境界體悟的過程中,對《莊子》也逐漸有了深刻理解,最終選擇脫離先師孔子的儒家學說,投入道家。
只是體悟越深,陳仲便越覺得《莊子》表面上都是荒誕不經的故事,誇張而無稽,但實質上是其所表達的境界過於高深,常人無法理解。
修行之始,境界不足,並不適合以《莊子》啟蒙。
至於道家本經,先師老子的《道德》,更加玄妙,可謂不解之經,因為一解便錯!
祖州道高平郡王氏,出過一名神童王弼,三歲能文,五歲感應,十四歲時為《易術》做注,佔據了祖、炎、長、元四道洲的魏武王曹操贊其“標老易之先”!
蓋因王弼是以《道德》章句,註解《易術》,而且頗有建樹。
隨後,他又為《道德》做注。
陳仲聞其大名,拜讀著作,最終認為王氏《道德注》僅有一語可取——得意忘言。
《道德》所蘊含的玄妙實在無法用語言來表達,如果誰能體悟到其中真意,那麼一定已經忘記了該怎樣描述。
所以,《道德》雖是道家本經,卻更不能用來做為修行的入門之法。
偏偏,道家僅有這兩部經典,其它著述,要麼淪為雜家,要麼就是陰陽家之流託名而作。
陳仲如今收徒傳道,也是不得不雜用百家語言。
又過片刻,有戶曹書吏,舉著圖冊出來,請陳仲指點具體要買什麼地方。
待陳仲說了。
書吏暗舒一口氣。
果然是城外。
而且還是靠近仙門山的一處小丘。
仙門山中有妖,山丘坡地難以引水灌溉,這些都使陳仲看上的位置價格低賤,也不引人關注。
這就好辦了,他只求快快應付過去,把陳仲這樣的兇人送走,別給自己招惹禍事就好!
書吏立刻核對,小丘不是私產,可以由郡守府直接發賣。
“啊,還未敢請教,先、先生高姓大名?”
書吏準備契約時,才發現自己不知道該如何下筆。
“老朽陳仲。”
陳仲話音落下。
那書吏客套著便要下筆,卻忽然僵住:“原來是陳、陳陳陳……仲公爺爺!?”
喜歡乾心論道請大家收藏:()乾心論道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