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趙辰不希望這場比試的重視程度,過度的拔高。

若是想要對付匈奴,從這場比試之中吸取經驗,那麼就必然需要另一場比試的出現,使得大秦將士們能夠信服這樣的制敵戰術,是行之有效的。

並且,幫助趙辰轉移大部分的注意力。

無論如何,此刻就應該有這樣的比試出現。

哪怕是始皇帝嬴政在聽到這番話的時候,都是一陣沉默。

他覺得自己好像並不信任趙辰,竟然會以為對方會臨陣脫逃,剛才他還有些失望。

現在看來,明顯是他沒有給趙辰以足夠的信任,才會有這樣的想法出現。

這讓嬴政愧疚起來,別人能夠不相信趙辰,但他這個當父親的,怎麼能夠不相信對方呢?

趙辰沒有任何的理由,來直接退出這場比試啊。

畢竟,之前的時候,趙辰就已經是答應了嬴政,會將這場比試進行下去,同時證明關於高橋鞍和馬鐙所能夠帶來的變化。

“趙愛卿,你剛才的話,朕算是聽明白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始皇帝嬴政勉強恢復了一些平靜,然後看著趙辰,繼續說道:

“你的這個提議,朕認為可行。為了確保帝國大軍能夠在對付匈奴的時候,取得重大的勝利,那麼就有必要多做一些準備工作。像是趙愛卿所說的,在這場比試之外,額外進行另一場比試,由將軍級別的武官擔任比試的雙方人選,採用與趙愛卿和王離這場比試類似的操練方式,其比試的過程和結果,將會為抗擊匈奴,提供有利的參考。”

經過剛才的事情,嬴政覺得自己以後基本上算是應該無條件支援趙辰才是,對方考慮到很多方面,都是他暫時沒有考慮到的。

像是這場比試,趙辰知道自己和王離之間的比試結果,並不會給大秦帝國在對付匈奴的策略制定之中,提供多麼有含金量的參考。

要是別有用心之人,以這樣的方式,來對那些武官進行離間,從而來找趙辰的麻煩,那肯定是很難辦的。

趙辰有時候更喜歡跟文官接觸,就算是表裡不一的奸臣,那麼在表面上的相處,也會比直接和那些容易被三言兩語欺騙的部分武官要好一些。

有些武官,在接受了別人的提醒以後,根本不會去理會訊息的真假,只會一根筋地下意識認為趙辰是壞人。

就算是趙辰有很多的解釋,那又有什麼辦法?

別人完全不聽解釋,認為是在狡辯,那就太糟糕了。

正所謂秀才遇上兵,有理說不清。

武官在對敵打仗方面,其能耐根本不用說,洞穿敵軍想法,也是時常的事情。但並不是所有的武官,既能夠殺敵獲勝,又擅長兵法的熟練運用,以及最為困難的洞察人心。

就算是趙辰,也不敢保證自己能夠洞察人心,只能夠利用人性的弱點,以及思想工作的教育,來達到相應的效果。

不能夠高看別人的智商,也不能夠提高別人的智商,那麼就只能夠自己多加註意了。

嬴政認為趙辰的這個提議,確實是很有道理的。

他按照對方的想法,這麼一頓分析,也是比較果斷地同意。

就像是趙辰和王離的這場比試,從根本上能夠被群臣接受,還不是嬴政堅決地同意之下,這才可行的。

但這並不意味著群臣心裡就很贊同,對方這些人算得上出謀劃策的智囊團了。

若是這些大臣都不是從心底裡贊同,那麼可以想得到那些大秦將士知道即將對付匈奴的作戰方案,是從這麼草率的比試之中出來的,不知道會鬧出什麼樣的么蛾子。

就算是領兵的將領,能夠以自身在軍中的威嚴,來震懾這些心有異議計程車卒,那麼也是會留下來隱患的。

這種情況,嬴政還是需要注意到,儘量不讓其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