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始皇帝嬴政的安排,後面秦軍調動,揮師北上的話,會由蒙恬率領,充當主將,而王離跟隨在身邊,作為副將。

從這個安排來看,就知道兩人之間的差距了。

當趙辰得知始皇帝嬴政準備給自己安排一名武官,並且這名武官還是鼎鼎大名的蒙恬將軍之時,明顯整個人都是愣住了。

別的不說,就談兩者的身份,這就是雲泥之分,對方已經是被封為將軍,現在又是擔任的內史,而他這個只是小小的議郎,根本不入流,妥妥的預備官員之人,何以能夠得到蒙恬的指點啊。

這對面的王離,不得直接嚇到了啊!?

趙辰還是很清楚,王離這個時候,實在是有些年輕,根本不可能是蒙恬的對手。

即使是說,蒙恬只是來指點趙辰,彌補在領兵方面的短板,並不會實質性的參與到對付王離的這場比試裡來。

但是,這人的名,樹的影,多少還是會讓王離很忌憚萬分的。

從之前嬴政安排王離跟隨蒙恬揮師北上,出擊匈奴,王離沒有任何的抱怨來看,就是知道對方很服氣。

嬴政確實是給了趙辰的一個非常大的幫助,以至於趙辰都懷疑對方是不是真的很看好他,才會讓蒙恬來指點他這個小小的議郎。

趙辰對於蒙恬可並不是很陌生,他清楚的記得蒙恬會在以後抗擊匈奴的過程之中,有著什麼樣的事情發生。

就是最後的枉死結局,實在是有些讓人感到難受。

蒙恬的父親蒙武,乃是跟在王翦身邊,擔任裨將軍,參與了秦國滅掉楚國的戰爭。

而王翦乃是王離的祖父,可以說兩人之間還是有不小的淵源。

趙辰還記得關於蒙恬,有著造筆的傳說存在,也就是在帶兵打仗的時候,會定期將相關的前線情況以手書的形式,以竹籤為筆,竹簡為紙,來將其呈送給始皇帝嬴政。

只是,礙於竹籤為筆來書寫的話,會比較的麻煩,時常在書寫沒有多少筆畫的時候,就需要重新斬蘸取墨水來,這就非常的麻煩,不夠便捷。

在一次看到兔子死掉,血液粘在了尾巴上,在地上留下來了一條血痕,這使得蒙恬有了靈感。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於是,採取兔毛的形式,多次嘗試以後造出來了所謂的毛筆。

儘管趙辰知道在蒙恬之前,就已經是有著毛筆的存在,這個造筆的傳說多少有些虛構的成分在裡邊。

但是吧,不可否認的就是蒙恬確實是有將毛筆進行改良,使得後面使用的毛筆體驗有了非常大的改變。

趙辰依舊記得《古今注》之中,有著蒙恬造筆的相關記載。

“自蒙恬始造,即秦筆耳。以枯木為管,鹿毛為柱,羊毛為被。所謂蒼豪,非兔毫竹管也。”

不管怎麼樣,蒙恬這位“筆祖”的名頭,在某些人那裡,肯定是摘不了的。

而在武功方面,蒙恬在抗擊匈奴的十多年以來,也是非常突出的。

就算是沒有趙辰將高橋鞍和馬鐙拿出來,蒙恬也是能夠在經歷初期的傷亡後,及時地調整作戰方案,從而率軍擊殺匈奴,將其殺得片甲不留,不敢南下而牧馬。

只是,有了這個以後,那麼相比於可能存在的戍守邊境,長達十多年,為了震懾匈奴的情況,肯定會改善特別的多。

作戰的方式,會顯得主動許多,面對那些騎射的匈奴人,能夠不再坐以待斃,直接一路嘎嘎亂殺!

言歸正傳,那就是蒙恬的出現,使得趙辰還是很驚訝的,更加沒有想到會在始皇帝嬴政的安排下,能夠和蒙恬即將有著近距離的接觸。

“謝陛下和蒙將軍。”

趙辰對於嬴政的決定,自然是雙手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