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計中之計 (二)請收藏(第1/2頁)
章節報錯
大家才注意到楊雪娥的美,她可稱得上鶴立雞群。
她白裡透紅的卓絕膚色,身材豐腴,玲瓏別緻,一雙柔軟與媚氣並存的杏眼,給人一種雍容高雅的貴婦氣質。
只是知書達禮的楊雪娥,性格不夠活躍,有些內向,被人稱為“冷美人”。
楊雪娥是山西大同人,乃是晉商的女兒,今年二十一歲,六年前,她嫁給麗江一個叫趙璞圭的珠寶商,女兒也快五歲了。
丈夫趙璞圭是個儒商,他在當地開了一間叫“恆寶齋”珠寶行。
趙璞圭的珠寶玉石生意,講究信用,全憑著真材實料、造工精細、品種齊全。
收集了全國曆代很多珍稀的玉石,雕成精緻的玉器出售,如:西域和田的“羊脂玉”、河南南陽的“獨山玉”、湖北鄖縣的“綠松石”、遼東即遼寧岫巖縣)的“岫石”除了以上讓人歎為觀止的四大名玉之外,還有,福建的“田黃玉”、陝西的“藍田玉”、雲南的“緬甸玉”及京師房山的“漢白玉”等,全憑著真材實料,讓人按價作多元選擇。
恆寶齋還靠:品牌、服務、信譽,“三大競爭優勢”,一步步發展起來。
婚後,趙璞圭主外,負責恆寶齋全面業務;楊雪娥主內,負責恆寶齋的賬務。
家和萬事興,趙璞圭由一個小珠寶商迅速發跡,成為yn省一個舉足輕重的珠寶大王。
開始時,趙璞圭的恆寶齋只設在大理,後來分店已遍佈雲南各地,提到恆寶齋,在雲南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一天到晚,趙璞圭都在外邊忙碌,時常賓士於大江南北之間,很少在家。
應酬多、喝酒多了,趙璞圭陪楊雪娥的時光,自然越來越小,財物的豐盛代替不了心靈慰藉。
高冷的楊雪娥,漸漸感到榮光下的寂寞難耐,此時,一些官紳、豪民、田主的女人找上門來。
她們先借口請楊雪娥,幫她們鑑別珠寶玉石的真偽,一來二去,熟下來後,彼此飲食打牌,逛街購物。
隨著業務開拓,賬冊薄記越來越多,工作量不斷增大,這天,楊雪娥準備把未記完的賬簿拿回家做。
恰巧,半路遇上兩個姐妹,說感謝她多次幫忙辨別玉石,一定要邀請楊雪娥去吃頓飯。
楊雪娥說沒空,改天再去,兩個姐妹卻軟磨硬泡,糾纏不休,楊雪娥推辭不得,只免為其難,應允了。
三人一起,來到一間,當地最高檔次,叫“大富貴”的酒家吃飯。
這不是丈夫常來應酬之處嗎?我何不也要品嚐一下,楊雪娥便對店小二問道:
“開個豪華的房吧?”
“本店的房都是豪華房,但已開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