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翠山倒是和其他師兄弟有些分道揚鑣的肚子先行到了龍門鏢局,期間在路途之中卻是因為都大錦護衛不利的事情,再次橫生怨氣,最後以新學的倚天屠龍功打敗了眾人,讓其將那二千兩黃金全部賑濟災民了

在之後張翠山也是為了調查自己三哥俞岱巖為何會身受重傷便來到了龍門鏢局,但是卻發現龍門鏢局滿門被殺就連誤會自己的少林僧人也被擊殺

這讓張翠山極其疑惑,要知道,自己的二哥俞蓮舟、七弟莫聲谷可都在之前就來此保護龍門鏢局一家老小,可是任然被殺了,幸好的是沒有發現了二哥和七弟的屍身否則,這對於張翠山而言又是一個不小的打擊。

而在那天夜晚張翠山在一湖中遇到了一個女扮男裝的姑娘張翠山雖然倜儻瀟灑,但師門規矩,男女之防守得極緊。

武當七俠行走江湖,於女色上人人律己嚴謹,他見對方竟是個女子,一愕之下,登時臉紅,站起身來,立時倒躍回岸,拱手說道:“在下不知女扮男裝,多有冒昧。”

那少女不答。忽聽得槳聲響起,小舟已緩緩蕩向湖心,但聽那少女撫琴歌道:“今夕興盡,來宵悠悠,六和塔下,垂柳扁舟。彼君子兮,寧當來遊?”舟去漸遠,歌聲漸低,但見波影浮動,一燈如豆,隱入了湖光水色。

次日臨安城中,龍門鏢局數十口人命的大血案已傳得人人皆知。張翠山外貌蘊藉儒雅,自然誰也不會疑心到他身上。

更何況還真就和張翠山沒什麼太大的關系,張翠山來之前就已經死完了,唯一有關系的就是之後那幾個少林寺僧人

張翠山擔心俞蓮舟和莫聲谷,在晌午左右時分便在集市之上尋找,武當派的聯絡訊號卻是半點不見。

到了傍晚時分後仍是不見任何蹤跡,而且張翠山更是在當地詢問了四海酒樓的情報,畢竟四海酒樓的情報是天下間最為清楚的,只不過卻沒有任何收獲,或者說人家只對他說了一句話,“你昨日所見的女子,或許晚上你去錢塘江的六和塔去看看或許有所收獲,恕在下不能多言了。”

而後張翠山不由得想起那少女的歌聲:“今夕興盡,來宵悠悠,六和塔下,垂柳扁舟。彼君子兮,寧當來遊?”那少女的形貌,更在心頭拭抹不去,尋思:“我但當持之以禮,跟她一見又有何妨?倘若二師哥和七師弟在此,和他二人同去自是更好,但此刻除了從她身上之外,更無第二處可去打聽昨晚命案的真相。”用過晚飯,便向錢塘江邊的六和塔走去。

張翠山心道:“按照四海酒樓和我自己的想法來看,那女子肯定是有些什麼線索的”

果不其然張翠山在六和塔處遇到了那女子,倒也相談甚歡。

只不過在之後的一問一答之中,雙方的話題還是回到了最終的情況之下,那就是龍門鏢局,以及俞岱巖為何會那般

俞岱巖的話題倒也是勉強結束了,而之後的龍門鏢局為何卻被滿門死光

殷姓女子道:“我跟都大錦說過,要好好護送俞三俠到武當,若是路上出了半分差池”

張翠山接話道:“你說要殺得他鏢局中雞犬不留。”

那少女道:“不錯。他沒好好保護俞三俠,這是他自取其咎,又怨得誰來?”

張翠山心中一寒,說道:“鏢局中這許多人命,都是……都是……”

那少女道:“都是我殺的!”張翠山耳中嗡的一響,實難相信這嬌媚如花的少女竟是殺人不眨眼的兇手,過了一會兒,說道:“那……那兩個少林寺的和尚呢?”

那少女道:“也是我殺的。我本來沒想和少林派結仇,不過他們用歹毒暗器傷我在先,便饒他們不得。”

張翠山道:“怎麼……怎麼他們又冤枉我?”

那少女格格一聲笑,說道:“那是我安排下的。”

在之後的解釋之中,憨厚老實的張翠山被殷姓女子帶偏了話題,但是卻有正中張翠山的心底

因為這殷姓女子之後所言的就是關於龍門鏢局都大錦等人護送俞岱巖回武當上的經過,以及是何人傷了俞岱巖

只不過也不知還是機緣巧合還是什麼,殷姓女子在之後的言語中無一不透露這少女的嬌羞

有種東西叫做師傅怎麼樣徒弟也是怎麼樣的,如果不是當年陸辰春木)教導張三豐如何討女孩子歡心的話,恐怕郭襄也不會那麼簡單的就那個了

而張翠山作為張三豐的弟子,而張三豐也不可能教導弟子談戀愛的技巧,於是很簡單的,張翠山成功被殷素素說的只得與其認錯

嗯就是認錯,殷素素殺人沒錯是他錯了。

之後好在雙方還算是和解了,而且還産生了一絲情愫

天鷹教的常金鵬這個壇主在發現張翠山和殷素素的時候還以為是張翠山在對殷素素行兇呢,來不及多想卻將張翠山打傷了,好在雙方沒有發什麼沖突,反而卻是讓張翠山和殷素素的關系又加深了一點點

常金鵬連忙又解釋了自己的來意。

殷素素冷笑道:“海沙派、巨鯨幫、神拳門……嗯,神拳門的掌門人過三拳還有那昆侖派的弟子?”

常金鵬點了點頭道:“沒錯,那兩名昆侖派的弟子說是也想也想見識見識屠”常金鵬見有外人在話也不敢挑明瞭說。

而殷素素卻是沒有這個顧忌的道:“他們要去瞧瞧屠龍刀嗎?只怕是眼熱起意……”

張翠山聽到“屠龍刀”三字,心中一凜,只聽殷素素又道:“嗯,昆侖派的人物倒是不可小覷了。我手臂上的輕傷算不了甚麼,這麼著,咱們也去瞧瞧熱鬧,說不定須得給白壇主助一臂之力。”

轉頭向張翠山道:“張五俠,咱們就此別過,我坐常壇主的船,你坐我的船回臨安去罷!你武當派犯不著牽連在內。”

其後一番波折之後,張翠山還是和殷素素等人來到了荒涼小島,山石嶙峋,向無人居。兩艘船駛近島南,相距尚有數裡,只聽得島上號角之聲嗚嗚吹起,岸邊兩人各舉大旗,揮舞示意。座船漸漸駛近,只見兩面大旗上均繡著一頭大鷹,雙翅伸展,甚是威武。兩面大旗之間站著一個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