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0章 主帥之爭(第2/2頁)
章節報錯
而且肯定不再是助理教練。
今天早晨,郵箱裡的報紙多了一份。
圖赫爾有些奇怪,除了他平日裡的圖片報外,還多了一份紐約時報。
怎麼回事?送錯郵箱了?
圖赫爾抬起頭,看向了隔壁庭院的房東,後者正朝著他呵呵直笑。
“注意看看頭版。”說完,房東老先生轉身回屋,留給他一個瀟灑的背影。
圖赫爾看到頭版時,眼前不由得一亮。
歐冠決賽即將開始,受到了全世界的關注,所以,作為全世界舉足輕重的一份報紙,紐約時報也專門以此作為主題,邀請了五名歐洲頂級的足球媒體人,連續三天用大篇幅進行這一場賽事的前瞻和分析。
今天,頭版頭條登出的就是他們的開篇,主帥之爭。
為了配合這個主題,所以紐約時報也精心挑選了兩張非常有代表性的照片,高寒和弗格森相對而立,眼神都非常犀利地盯著對手,充滿了殺氣。
這讓圖赫爾看得不由自主地失笑。
他是為數不多親眼見過高寒和弗格森私底下交情的人,他知道,這樣的場面是絕對不可能會出現的,兩人的交情比外面所有人想象的都還要深。
五位媒體人也是非常有代表性,法國隊報主編比爾德曼,德國踢球者雜志總編輯萊納·霍爾茨舒,英國衛報金牌專欄作家格林·沃爾德,美國國際先驅導報的兩名首席體育記者博林和克拉裡。
這五名媒體人都是非常資深的球迷,也都是相當出色的足球記者,他們非常深入地討論起了進入歐冠決賽的兩位主教練的一切,從他們的執教特點到他們的為人處世,通通都聊了個遍,而且幾乎絕大多數都是真材實料。
例如格林·沃爾德就說,他長期跟蹤高寒,他認為高寒過去這些年來能夠取得成功,足球哲學是一部分,但最重要的是他非常重視四個層面。
“自信、紀律、訓練和溝通,高寒的執教無時無刻不在貫徹這四大理念,而這讓他很容易就取得球員的信任,將球隊整合成一個整體。”
但格林·沃爾德也說,要做到並做到這四個方面,並不容易。
踢球者雜志的霍爾茨舒也非常認同格林·沃爾德的說法他認為高寒來到拜仁慕尼黑後,深刻地改變了德國足球的執教環境,也改變了很多主教練。
“前不久,我受邀參加德國足協組織的一場主教練的聚會,因為當時拜仁慕尼黑帶隊去了中東,所以高寒缺席,但當時整個聚會從開始到結束,所有話題幾乎都是圍繞著高寒和他的拜仁慕尼黑,包括德國國家隊的主教練勒夫。”
“我至今都還記得,勒夫在發表演講的時候說了一句話,他說,很多人指責拜仁慕尼黑沒為德國足球做過貢獻,但他覺得,聘請高寒來德國執教,就是拜仁慕尼黑為德國足球所做的最大的貢獻。”
“還有一次,我到德國科隆體育學院去採訪,結果我發現,他們的課程裡專門有一堂課是用來研究高寒的,而且據他們所說,這一堂課已經開了三年了,是他們學院裡最受歡迎的一堂課,可有意思的是,這堂課沒有教材,只有一些比賽錄影和分析討論。”
“有的時候我覺得,勒夫說得很對,高寒正在,或者說已經改變了德國足球。”
隊報主編比爾德曼也認為,高寒的出現改變了傳統對主教練的定位。
“以前,我們提到職業足球,往往都只會對球星們如數家珍,彷彿那代表著職業足球的一切,可是現在,高寒的出現,打破了這種界限,他讓我們重新認識了主教練,認識了職業足球。”
“從五年前開始,我就一直在倡議要籌辦一個歐洲最佳主教練獎,但很遺憾,一直都沒能成功,但我認為,如果真有這麼一座獎項的話,那其實也是很尷尬的,因為過去這幾年,幾乎每一年的最佳主教練都是高寒,根本不用選。”
……
紐約時報的這一篇討論很長,足足佔據了兩個版面,但內容卻很豐富詳實。
到了最後,五位嘉賓都對即將到來的歐冠決賽充滿了期待,認為這會是一場精彩絕倫的對抗,但到底誰能夠勝出,他們都沒有把握。
高寒和弗格森都是第三次殺入歐冠決賽,而之前的兩次,高寒是兩戰全勝,拿下了雙冠,弗格森則是一勝一負,其中取勝的那一次就是九九年逆轉了拜仁慕尼黑。
“很多人都說,本賽季的曼聯像極了九九年的那支紅魔,但不知道高寒的拜仁慕尼黑,又是否會重蹈九九年的那一場覆轍呢?”
紐約時報的結尾也是現在全世界球迷的關注,但只有到了歐冠決賽,謎團才能解開。
圖赫爾作為高寒的得力助手,他就很清楚,高寒也非常重視球員的心理,史蒂夫·皮特斯就一直在做這一方面的工作,甚至打完了德甲聯賽後,他幹脆給球隊放了一天假,讓所有人都休息。
教練組也在這一方面做足了準備功夫,高寒更是反複研究曼聯過去的比賽錄影,重點就是歐冠淘汰賽以來的幾場比賽,弗格森的一舉一動,他和教練組都在研究,目的就是為了做好充足的準備,應付比賽中隨時可能會出現的異常情況。
可以說,在比賽準備方面,高寒和教練組都已經竭盡所能,做到了極致。
但本賽季的曼聯確實太過於彪悍,尤其是到了歐冠淘汰賽,一場好過一場,令人贊嘆不已。
在這種情況下,誰勝誰負,只有打過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