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交涉(第1/2頁)
章節報錯
見鄭戩在一邊氣鼓鼓地不說話,徐平道:“你這麼急著帶兵去京師銀行,那有沒有查清楚是什麼人在開公司騙貸?是幾家分別在做呢,還是一個人用的障眼法?”
鄭戩嘆了口氣:“省主,這種事情怎麼可能查得出來?我們三司,能夠聽到風聲就不錯了,又不可能在外面派探子。只有把人抓起來,才能問得明白。”
徐平點了點頭:“你這話說得不錯。那你們的風聲又是從哪裡來的?”
“京師銀行裡一直有大量的新錢貸不出去,到處想辦法,我們不想知道他們的訊息也是難。最近突然間大把的錢貸了出去,京師銀行那裡上下立了大功一般,見到人就胡吹一氣,報功都報到三司來了。貸給什麼人,我們自然就要查一下,結果一查,全都是新近成立的小公司,做的什麼生意不清水楚,怎麼能夠不讓人生疑?”
鄭戩說到這裡,文彥博道:“提舉生怕裡面出了岔子,帶人到京師銀行要查一下賬,結果他們上下都在興頭上,硬不是給查,結果就鬧起來了。”
徐平也不知道該說什麼。三司管下的其他兩家銀行都還規矩,西京銀行不說,本來就有基礎,又有楊告坐鎮,三司銀行是政策性銀行,不面向社會,又有徐平管著,不顯山不露水。惟有京師銀行的動靜最大,手裡有錢貸不出去的時候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弄得京城人人皆知,一貸出去了,就像立下了天大的功勞,奔走相告。那架勢,頗有些徐平的前世,銀行業務好了,在門口拉個橫幅本年度存款若幹的風采。
說到底,京師銀行有內藏庫的股本在裡面,裡面的官吏以為天子理財的身份自居。龍圖閣待制鄭向已經老了,精力不足,對下面控制乏力。兩個副手,劉沆是代表三司,不好跟皇帝身邊的人爭權,只起個監督的作用。張惟吉為人老成,但一生謹慎遜讓,約束不住跟著他來到京師銀行的內侍們,鬧得烏煙瘴氣。
這種局面,早晚是要出事的。在徐平想來,早出比晚出好,鬧得越大越好,不給一次大的教訓,這些人是不會長記性的。裡面掌握實權的是宮裡的內侍,沒有大事出來,外人不好約束他們,仗著皇帝撐腰,他們也聽不進別人的話。
內侍也有能幹的人,比如做京師銀行副手的張惟吉,就是個很合適的人選。可惜的是這種人都明哲保身,自己的官位升上來了,但沒有形成一股勢力。那麼大個銀行,怎麼可能靠幾個人管過來,實權是在中層官吏的手裡。
想來想去,徐平也覺得無奈。這個樣子,自然有趙禎摻和的原因。他內藏庫幾百萬貫投到了裡面,一心想著賺錢,內侍們勢大,就是摸準了他的心思。
喝了一會酒,見鄭戩終於平靜下來,徐平道:“這樣吧,事情既然已經知道了,就不能放任不管。不然日後出了亂子,少不了牽扯到審計司。一會我跟你們兩個一起,到京師銀行走一趟。賬肯定是要查,而且要調到最近從京師銀行貸錢的那些公司名錄,看看這些公司到底是什麼人開的,從事什麼生意,審計司去查他們。”
鄭戩拱手:“如此最好,讓省主費心了,下官慚愧。”
徐平笑道:“三司的事情,我費心自然是理所應當。不過,我再說一遍,審計司的許可權僅限於查賬,對於賬籍的任何疑問,都有權要求查到的衙門移文說明。如果哪個衙門拒絕這樣做,便就報上來,自然會有政事堂的諸位相公做主。天休,萬不可再動粗了!”
“下官記住了,以後自然謹慎!”
讓譚虎會了賬,徐平跟鄭戩和文彥博離開了潘樓,也不騎馬,安步當車到了東華門外。
京師銀行建的極是氣派,高大的門樓,外面還有禁軍守著。也不知道那些神通廣大的內侍用了什麼手段,竟然能夠調了禁軍來守門,裡面來往巡邏的竟然還有皇城司的人。
這處衙門並不對外營業,僅是管理機構,面向百姓的別有門面,派頭十足。
徐平遞了帖子,過不多久,鄭向帶了張惟吉和劉沆兩位副手迎了出來。
見過禮,到了會客廳裡,鄭向道:“沒想到是徐省主來了,讓我們都鬆了口氣。剛才有人報,鄭天休帶了兵士向這裡趕來,有人要去調禁軍呢。”
徐平道:“玩笑,我們都是同朝為官,怎麼可能做出那種事來?此事揭過,以後再也休提。審計司到這裡查賬理所應當,但態度不好,是他們的過錯,我這裡向諸位賠罪。”
說完,徐平站起身來,拱手施了一禮。
鄭向三人急忙起身,口中連道:“這如何敢當?省主是折煞我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