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新錢之論(第2/2頁)
章節報錯
“兩個辦法,按照市面上的鐵價,算上鑄錢的人工,秘藥總還有個價,加上搬運分發等的本錢,再個虛頭,定個比率。不過這樣定起來耗工耗時,如果不想這麼麻煩,那就大致估一個比率,行用一段時間,民間自然會有應該的比價,再調整就是。”
聽徐平說到這裡,進殿之後一直沉默的知諫院孫祖德道:“錢幣關系民生,是國家之大計,豈能如此草率?徐副使掌管著鹽鐵司,如果做事都是如此馬虎,早晚引起大的亂子來!這新錢雖然鑄出來,如果對如何行用民間沒有主意,那自然是先不鑄的好!”
“對,孫祖德這話說得有道理!如果對怎麼行用都模模糊糊,那鑄新錢,必定未見其利,先見其弊!此事暫時先擱置一邊吧!”
好長時間插不上話的張士遜終於找到了突破口,高聲做了結論。
徐平看了看張士遜,沉聲道:“剛才王樞相是問我怎麼定銅錢與鐵錢比價,我自然就回答定價的辦法。至於新鐵錢與現行銅錢比價如何定,也不外乎這兩個辦法雜用。既然上了新鐵錢到禦殿,鹽鐵司也自然定了比價。”
這個時候徐平也不管原先寇瑊和李紘兩人對自己的定價不滿意了,如果真地應了孫祖德所說,自己上新鐵錢卻沒想過怎麼發行,是免就給人留下一個年少輕浮的印象。
在上位靜靜觀看的趙禎這時候插話:“徐平,那你說比價定在多少合適?”
徐平拱手行禮道:“回陛下,微臣測算,當是定在五鐵錢兌一銅錢比較合理。”
趙禎輕輕頷首:“哦,有何道理?”
徐平從懷裡掏出一本奏章來道:“此事詳說起來極為複雜,又有一些應當拿來推算的資料蒐集不齊,不得已用其他的方法估算。微臣這裡有一本手劄,詳記了定這一比率的理由,請陛下和執政大臣參閱。如有不妥當之處,指出後我再細細更正。”
“拿來我看。”
小黃門得了吩咐,下階取了徐平手上的劄子,放到趙禎面前的禦案前。
趙禎開啟劄子,粗粗地看了一遍,點了點頭。
整個大宋,這樣的手劄只有徐平一個人寫得出來,用語平易淺顯,中間有大量的資料參照,每一個結論都有詳細的推導過程,絕不引用先賢的話故作玄虛。
自當年石全彬到南海買珍珠,趙禎見過了帶回來的蔗糖務的大量資料,就對這種風格極為熟悉。只要腦子正常,用心看過一遍,對事情的來龍去脈就清晰無比。不至於看一道奏章看得雲裡霧裡,反複思索才能明白意思,結論更是難下。
看罷手劄,趙禎合起來交給身邊的小黃門道:“著人謄錄三份,一給政事堂,一給樞密院,一給學士院,原本留在宮裡。”
小黃門領旨,拿著手劄放到階下的案幾上,急急出了殿門。
手劄關乎著朝廷政事,要謄錄也得在殿裡面,小黃門如果拿著出殿找人抄錄,就有了作弊的嫌疑,形同密奏,難免引起在座執政大臣的懷疑。徐平本身因為與李用和家裡的關系,就被朝中大臣懷疑結交外戚。不過他們兩家結交是在李用和被認親之前,而且李用和本人也低調,才沒人公開提出來。但與皇上相對,一些細節還是要注意,免得給人把柄。
不一刻,小黃門領了一個地位高一些的內侍進來,想必是在宮裡從事文字工作的,向趙禎行了禮,便坐在案幾旁專心抄錄徐平的手劄。
趙禎道:“眾卿可以飲茶暫歇,等徐平手劄抄錄妥當,各自帶回衙門商討,等到以後擇日再議新鐵錢的事。錢法事關朝廷大計,不可馬虎了。”
眾人一起恭聲領旨。
張士遜卻有些不忿,本來想用話把徐平擠兌回去算了,沒想到又引出這麼一出,看起來更加麻煩了。而且看趙禎的樣子,對這手劄的內容還頗為贊賞,不然不會這麼急著在殿裡就抄錄,完全可以依程式等銀臺司發下來就是。
徐平年少新貴,遽登高位,自己又沒有什麼人脈,跟朝廷裡的大臣交往都不多,這些老臣早就看他不順眼了。先前小心謹慎也還罷了,最近又是要鑄新錢,又是卷進改革茶法裡,議論事情處處與老臣不合,越來越惹人討厭。
現在朝中大臣裡面,願意跟徐平站在一起的只有自己的頂頭上司寇瑊,偏偏他又是丁謂餘黨喪家狗,其他人是怎麼看現在的三司怎麼不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