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新的産業(第2/2頁)
章節報錯
王素聽徐平的話裡有話,急忙問道:“莫不是還有其他路子?雲行,我們都是自己人,有訊息可要先跟我說!現在莊裡只是種水稻,想換錢也不容易。”
徐平看著王素,微微笑道:“這次回中牟莊子,我看莊裡種的大片棉花長勢極好。不瞞你們說,三司場務裡是有一處紡布織布場的,因為織機一直不順利,除錯到現在。如今一切都已經順了,前些日子用我莊裡原先存的棉花試了一下,極是好用。等到了七月中下旬,我莊裡的棉花收了,棉布大量上市,你們就知道這個的厲害了。”
王素看看韓琦,又轉過頭來看著徐平,小聲問道:“如何厲害?現在京城裡的棉布可是比緞匹還要貴上一點,並沒有多少人家買得起,三司能把價錢壓到多少?”
“跟麻布一樣。”
聽了徐平淡淡地說出這句話,王素和韓琦都倒吸了一口涼氣。
把棉布壓到麻布的價格,這就真有些嚇人了。因為稀奇,現在棉布比絲綢貴還依然供不應求,一旦與麻布同價,那還得了!向上可以吃掉一部分絲綢的市場,向下可以吃掉大部分苧麻的市場,整個織物市場就翻天覆地了。
想了一會,王素問道:“你把價錢壓得如此之低,那種棉花還有利潤可賺?”
徐平微微一笑:“反正現在看起來,一畝棉花獲利相當於兩畝水稻,你說呢?”
中牟莊子裡的棉花是徐平前世的品種,早就經過了無數改良,纖維比現有的棉花長得多,也更加結實,適合於機器紡織。而亞洲的原始棉花品種纖維短小瘦弱,紡織起來困難得多,也很難使用大機器。
三司裡連續的紡織線一旦開起來,就會像怪獸一樣把大部分的紡織市場霸佔,惟一的麻煩就是棉花供應量。而這就要依靠王拱辰去開的營田務了,三司要自己提供大部分的原材料,而不能夠被私人的棉花農場捆住手腳。
種水稻和麥粟只是大農場的一部分,與棉花倒茬口,防止産量下降。真正要做大規模,還是要依靠棉花這些經濟作物,也能夠與三司的場務和鋪子對接。
王素一時沉默不語,過了好一會,才抬起頭來有些顫抖地問徐平:“雲行,你這話可是沒有虛言?真要有這麼大的利錢,我就是借錢也要把莊子擴出去!”
“一畝棉花相當於兩畝水稻,這是我自己吃虧,壓低了價錢。真等到棉布大銷,這種價錢還未必收得到棉花。收不到貨,三司也不能逼著別人賣不是?”
徐平定價直接就是向著打垮苧布市場去的,自然是偏低,事實上很可能會隨著行情漲價。至於苧布,最大的産地在邕州,那裡已經不再需要靠這種商品了。打垮了那裡苧布的市場,剛好給越來越大的蔗糖務騰地方。蔗糖務産的糖多了,自然就該老老實實向海外擴張市場,龐籍已經在打南洋商路的主意了。
王素這兩天看了莊子裡,種下的水稻長勢喜人,剛剛嘗到甜頭,正在興頭上,沒想到今天徐平又帶來這麼個訊息,一時讓他猶豫不決。
農田收獲的時候能夠給主人帶來驚喜,但初期的投資卻著實不小,這麼大半年一直向這裡面砸錢,王素家業再大也有些吃不消。但徐平自己莊子的榜樣就擺在那裡,現在也正是起步的最佳時機,開封府的地價還沒有漲起來,錯過了這機會,以後只怕要後悔。
想了半天,王素咬牙道:“好,明天或者後天我到雲行的莊子裡看看棉花長勢,如果真地有利可圖,那麼等到秋後收了地裡的莊稼,我也再買些地!”
這時候就顯出親戚多的好處了,朝裡的宰相樞密使,包括翰林學士和禦史中丞,這些數得著的大人物都是王素的至親。隨便活動活動,幾萬貫怎麼也挪得出來,只要能夠保證來年把錢賺回來,這買賣就絕對值得做。
韓琦是打定了主意不在京城置産業,一心經營相州老家。反正官員置産就這麼兩個選項,要麼兩京周圍,要麼自己老家,其他的地方沒有特別的理由一般不會動手。誰知道哪一天自己有調到哪裡為官的機會呢?到處是産業難為審官院。
徐平是打定了主意要用大農場沖垮北方的小農經濟,所以推廣這些作物,可能自己的獲利會少一點,也要堅定地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