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送禮(第2/2頁)
章節報錯
老花鏡沒什麼調節功能,就是死板地改變人眼睛瞳孔的焦距,為了對眼睛好,最好是分場合帶不同的老花鏡。不管是太後還是當朝權貴,最不怕的就是麻煩,反正他們身邊總有伺候的人,麻煩也麻煩不到自己身上。
石全彬答應,帶著精緻木盒裝著的老花鏡,急匆匆地向皇宮去。
看著石全彬離去,徐平抬了一個當值的軍將過來,封了三副老花鏡在盒子裡,隨手寫了一張帖子,對他道:“你帶著這盒子,拿我的帖子去八大王府上,就說是三司新制了一種老花眼鏡出來,方便老年人讀書寫字,就說是三司送給大王的。”
軍將應諾,徐平又道:“一定要送到八大王手上,記得討回帖回來。”
軍將應了,捧著盒子出了衙門,直向八大王趙元儼家裡去。
徐平這才鬆了口氣,招了一個雜吏到自己的官廳裡,讓他捧著剩下的盒子,隨著自己出去。出了三司衙門,一路向政事堂行去。
兩地離得不遠,徐平沒有乘車,一路慢悠悠地安步當車。
到了政事堂前,只見門口已經站了好久個衙門的官吏等在外面,都是有重要公文等著批複的。門口立了一面接近一人高的鏡子,一個雜吏收拾得整整齊齊,神氣活現在站在旁邊。這是各衙門中最大的一面鏡子,要進政事堂,先到這裡正衣冠。
徐平作為三司副使,當然不可能跟其他官吏一樣等在外面,徑直到了門前。
不等主管公吏上前來問,看鏡子的雜吏先神氣地道:“待制,進政事堂請先到鏡子前正衣冠,此是判省事薛侍郎吩咐下來的規矩!”
徐平看著這雜吏一副狐假虎威的樣子,沒奈何,只好到了鏡子前。
判尚書都省是要由三品以上官員或者學士擔任,資格很高,但實際上基本沒有什麼具體的事務。此時的尚書省名存實亡,權大多都歸於樞密院和三司,以及審官院、審刑院等等名義上是臨時的衙門。薛奎身體不好,不擔任參知政事後,便就任判尚書都省,其實根本就沒有來視事,純粹掛名而已。這雜吏拿薛奎的名頭說事,純粹是扯虎皮。
看著鏡中的自己,徐平把身上的官袍拉直,提了提玉銙帶,正了正頭上的幞頭,確認沒有什麼儀表上的問題,才轉身向政事堂內去。
衙門裡做事穿的是公服,比上朝穿的朝服簡單得多。至於徐平前世看影視劇印象最深的頭上伸出來的兩根長翅膀,實際上是可以去掉的,上朝的時候插上,下朝了之後自然就取掉了,沒人傻呼呼地頭上帶兩根長翅膀亂晃。至於後世傳說,宋朝當官的走路都要小心看著路寬,仔細小心幞頭上的翅膀能不能過去,純粹就是說笑話了。不同的是這時候的幞頭不同於唐朝的軟幞頭,而是硬幞頭,基本就相當於一頂帽子。
不過穿公服一般插笏,正式場合舉笏就代替了拱手,倒是與前代不同。
徐平帶著隨行的雜吏進了政事堂,與當值的公吏說明瞭來意,他便進去通稟,沒多少功夫,便出來讓徐平進官廳。
進了官廳,只見幾位宰執正好都在,也不知道今天上朝談了什麼事情,都各自閉目瞑坐,想著一會崇政殿議事要說什麼。
徐平進來,向諸位宰相參政行了禮,便侍立一旁。
呂夷簡看著徐平,開口問道:“徐待制,你說有什麼禮物要送給我們幾人。我可告訴你,這裡是政事堂,私相賄賂,小心一會兵士進來把你叉出去!”
王曾和幾位參知政事聽了,一起笑了起來。
要行賄也不可能這麼光明正大的進來,幾人都知道呂夷簡是說笑,並不當回事。
與徐平最熟的章得象道:“徐平,不要被呂相公嚇住,有什麼好物快點拿出來,一會我們還要到崇政殿議事,不要耽擱了。”
徐平雙手捧笏,對幾位宰執道:“諸位相公,三司場務裡新制了一種眼鏡,想著你們用得著,一製出來,我便特意送來。”
說完,吩咐身後跟著的雜吏把捧著的盒子放到一張空案幾上,上前開啟,取了一副老花鏡出來,對年紀最大的呂夷簡道:“呂相公,試一試如何?”
這段時間三司鋪子裡又賣鏡子又賣玻璃製品,這些人對玻璃已經不陌生,呂夷簡拿了老花鏡在手裡,翻來覆去看了一回,問道:“這兩片玻璃,拿銅框框起來,看起來甚是精巧,到底有什麼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