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徐昌聽到的訊息(第2/2頁)
章節報錯
徐昌道:“你不知道,我們家裡根基淺,那樣的錢哪裡敢伸手?我們家官人少年中進士,沒有什麼有力之家支撐,升官又快,不知有多少人盯著。再者說了,你只看著交引鋪賺錢容易,卻不知道那需要多少本錢,一旦虧了,什麼人家都得傷筋動骨。”
孫望樓聽了徐昌的話就笑出聲來:“主管說笑,三司的副使做這生意會虧錢?那錢就像秋天的落葉,滿地都是隨便向家裡掃!”
“哪裡那麼容易?”徐昌笑著搖頭。
孫望樓稍微有了點酒勁,瞪著眼睛道:“怎麼不容易?主管有沒有聽說最近東南茶場的茶法要變?這不正是發財的機會!”
“連你都聽說了,我自然知道。雖然我家官人回家不說政事,但平時來往的其他大臣家裡的知宅也會說起來。這次主持變法的還是李諮相公,他做事謹細,方方面面都考慮到了,哪裡有空子給人容易賺錢!”
“唉,主管啊,你們家裡都是老實人,不知道這中間的門道。”孫望樓一邊嘆氣一邊搖頭。跟徐昌認識這些日子,他也看出來了,徐家的人都特別守規矩,哪怕是攀上國舅李用和這種有力的外戚,哪怕是徐平做了高官,還是不做出格的事情。
徐昌沒有說話。從徐平回來,徐家也算是成了京城新貴,來往的很多都是達官貴人之家。徐昌跟跟其他人家的主管接觸得多了,見有的主管出手闊綽,家資豐厚,心裡不起一點波瀾是不可能的。但他還是喜歡現在這樣踏踏實實的生活,在徐家徐昌的收入雖然比不上那些豪商大賈,比一般的生意人家還是強的,而且日子過得踏實。
又喝了一杯酒,孫望樓把腦袋湊到桌子上,壓低聲音對徐昌道:“主管,你知不知道那些交引鋪現在怎麼賺錢?”
“能怎麼賺錢?知道了茶法要變,無非是從陝西的入中商人口裡搶食。我也知道,朝廷的貼納對茶商來說相對合算,交引鋪牽著入中商人和茶商兩頭,茶引一倒手就有銀錢入賬。但到底是有大把的本錢壓在那裡,茶引要換茶出來還得要貼現錢進去,也不容易。”
孫望樓打了個酒嗝,連連搖頭:“主管是老實人,也只能想到老實人的辦法。那些交引鋪的人都奸滑似鬼,怎麼會用這種法子?”
“他們又能怎樣?”
“這次我不知道他們要怎樣弄,但天聖元年那回我可是清楚。在新舊茶法變更的當口,交引鋪的人從入中商人手裡收了茶引,勾結了榷貨務的吏人,在新茶法將行未行的那個關節,把舊茶引直接換成茶。這樣一來,不但省去了行新法之後換引的折納,手裡有了現茶,等行新法之後茶價上漲,他們又大賺一筆。”
徐昌吃了一驚:“這也能使得?換茶法的時候,榷貨務都是暫停兌茶引,他們怎麼能夠換出茶來?”
“自然是有榷貨務裡的吏人做內應,還得有茶商接手,這種生意才能做得來。所以我說,主管你家官人現管著茶案,怎麼會不去做這種生意?都不用你家官人出面,甚至不用他知曉,由你出面開口說句話就行,大筆銀錢就流水一樣進了自己家裡。”
“只要我說句話?那憑什麼?官家的事我又說了不算!”
“那些吏人在你家官人管下,他們只盼你日後有機會在官人面前替他們說句好話,自己有個出頭的機會。要知道,他們可是手裡有錢也沒辦法送到你家官人手裡。”
聽了孫望樓這句話,徐昌突然心裡有些明白。為什麼京城裡有些實權高官的下人會有那樣殷實的身家,原來隨便一句話也是值錢的。
徐平是個大事都自己拿主意的人,但如果徐昌特意為某個小吏說好話,仍然能夠影響徐平對那人的態度。這就是對家人的信任,沒有什麼理由。而這種影響無處不在,如果徐昌願意把這換成金錢,以徐平的地位,是一個不小的數字。
京城裡的很多官員其實都不管家務,有生意的也都是交給自己信任的下人去打理,他們並不知道在不經意間自己的政務行為換成了金錢。而且越是不起眼的小事,這種權力變現就越不起眼,官員也沒有任何心理負擔。
像張耆那樣當到樞密使了還斤斤計較,家裡的每一枚銅錢都看得死死的,就連家裡僕人的工錢都想方設法地賺回去,反而在京城裡的生意場裡沒什麼作為,還成為別人眼裡的笑話。真正賺錢的家族,只要會用人就好了。
徐家自然不需要用這種方法賺錢,不過徐昌聽了孫望樓的一番話,終於慢慢摸到了京城裡權貴之家的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