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朝爭(第1/2頁)
章節報錯
二月初一壬辰日,早朝。
朔望日早朝在前殿文德殿,不管匣務不匣務,升朝官都應該參加,人數重多,禮儀也極端複雜。按照常規,文德殿早朝一般不處理什麼具體政務,禮儀結吏,便就退朝。如果有什麼緊急公務,等到前殿退朝之後在便殿再行商議。
眾官行禮如儀,贊儀官便就要宣告早朝結吏。
禦史中丞韓億突然出列,高聲道:“臣有事要奏!”
這一下突如其來,維持朝會秩序的官員一下子措手不及。
趙禎已經準備起身惦記著回去吃飯了,聽見韓億奏事,只好又重新坐下。
韓億道:“昨日旬休,臣與家人難得團聚,卻不想有三司公吏數百人,糾集在我家門前高聲辱罵,甚至用磚石瓦塊向院裡打砸。太平盛世,小吏們竟然如此侮辱大臣,目無綱世,若不嚴懲,置朝廷威嚴於何地!”
文德殿殿宇高大,韓億的聲音引起了回響,繚繞不絕。
群臣大多都知道了昨天發生的事情,聽了韓億的話,各種想法都有,神情更是形形色色,有義憤填膺的,也有幸災樂禍的。
韓億話聲一落,呂夷簡道:“昨天那些小吏也曾經到過微臣府上,為免意外,我府裡門戶緊閉。他們在門外鬧了一通,便就自行離去了,不曾想在韓禦史府上如此胡鬧。”
到宰相和禦史府上鬧事,簡直是不把朝廷放在眼裡,趙禎氣得臉色都變了,沉聲問道:“他們還到過哪一家?一起說出來!”
王曾上前道:“還到過微臣家裡。”
原來兩位宰相一位都沒有漏下,趙禎聲音都有些顫抖:“有沒有鬧事?”
“那倒沒有。”王曾心裡嘆了口氣,搞不好今天自己做了惡人了。“微臣想來這些小吏也不會憑空鬧事,便給了他們紙筆,讓他們寫了書狀,本來今天正要上奏。小吏們只說是因為韓禦史奏請裁減三司冗吏,破了他們的衣食飯碗,所以鬧事。臣想事情或許還有什麼隱情,還是慎重裁處。”
呂夷簡不理什麼隱情的說辭,轉身問王曾:“那麼,相公那裡已經記下了昨天鬧事的小吏們的姓名?可曾記得周全?”
“不錯,都已經記下。”王曾只好硬著頭皮回答。
昨天讓鬧事公吏記下姓名寫書狀,王曾確實有留下他們的名字,方便事後處理的意圖。但天地良心,王曾也確實存了為小吏們伸冤的念頭,如果他們確實有冤情的話。
不想昨天公吏們鬧得如此過分,不但沖撞宰相府,還到禦史家裡打砸辱罵。事情到了這一個地步,沒有什麼道理好講,必須嚴懲了。
“有名字就好。這一次鬧事的人如果不重加懲處,以後哪裡還能夠管得了這些小吏。”呂夷簡一臉憤怒。“臣請事下三司和開封府,按王相公的名單抓人,為首的決杖配沙門島,盲從的也要除名勒停,永不錄用!”
趙禎正要同意,王曾突然拱手行禮:“臣以為決定不能如此倉促,昨天的事情還有許多地方不清楚,不好就此裁決,還請陛下三思。”
呂夷簡道:“還有什麼事情不清楚?沖撞宰相府,辱罵禦史,事實俱在。相公那裡又有這些小吏的名單,只管照單拿人就是,何必多廢唇舌!”
王曾面色不變:“開封府何等地方?天子腳下,首善之區,光天化日數百人聚集,穿街過巷如入無人之境。敢問昨日開封府的人在哪裡?為何沒有人出面制止。小吏們幾乎鬧了整整一天,又不是事出倉促,來不及出差。”
這個時候程琳不能裝傻,出列道:“昨天城外發生了命案,微臣帶著差吏一應人等一早就出了城,到太陽落出才回來,委實不曾聽說過這件事。”
徐平在人群裡聽到這裡,心裡冷笑。這必然是公吏們做好的手腳,大約他們沒有膽子特意弄出人命案來,但可以把發生的人命案剛好壓在這個時間報上去。都是巧合,一切都做得天衣無縫,上司就是查起來也不會有任何破綻。
而且,知開封府程琳會不會有意包庇他們也難說得很。這些小吏們成氣候可正是在程琳任三司使的時候,以程琳的精明能幹,若說一點訊息都沒有徐平第一個不信。
王曾道:“知府不在,開封府總不能沒有其他屬官視事。”
程琳拱手:“下官出城的時候,把府中事情都託付給了推官明鎬。”
趙禎見事情越來越複雜,心中已是有些不悅,沉聲道:“明鎬,既然昨天你在府中視事,為何沒有派公吏出來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