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父母妻小(第1/2頁)
章節報錯
出了東華門,高大全牽了馬過來。徐平翻身上馬,與高大全一起向城南行去。
此時太陽將落未落,用一種迷離的火紅色塗抹著開封城。街上擁擠的人群,兩旁各色的店鋪,在這迷離的光彩裡別有一種風味。
徐平歸心似箭,卻被人群阻住只能緩緩而行,愈發心如油煎。
六年未回,開封城裡並沒有什麼變化,還是那些風景,還是那些人。路邊店鋪裡哪怕是一塊幌子,都骨子裡透著奢華,路上的行人哪怕舊衣舊衫,也顯得滿足和悠閑。
這是隻有開封城裡才有的風景,哪怕其他地方有更加繁華,卻再也沒這份氣度。
然而徐平的眼裡,這風景這人,都顯得既熟悉又陌生。六年裡他已經習慣了窮鄉僻壤,已經習慣了把破落地方建成富庶之鄉。邕州雖偏遠,徐平在那裡卻是一言九鼎。開封雖好,徐平在這裡卻只是一個小角色,哪怕官職一再破格提升,依然還是個小角色。
適應這種角色的轉換,恐怕非一朝一夕。從大權獨攬,到謹小慎微看人眼色行事,徐平還有很多東西要學。路上見過的丁謂和胡旦兩人,提醒著徐平官場的風險。論才學,徐平遠不如胡旦,論權謀和手段,丁謂也是一時人傑,但如今兩人卻被遺忘在世界的角落。
早起,上班,下班,回家享天倫之樂,但願開封城裡是這種生活吧。
沿馬行街,上禦街,一直到汴河岸邊,這一路上衙署眾多,徐平的一身官服並不如何顯眼。過了州橋,官員就少見了,路邊的人不免指指點點。
“這不是光化坊徐官人家裡的大郎?從嶺南迴來了嗎?”
有人認出徐平,高聲喊道。當年徐平高中,著實給周圍鄰居長臉,很多人那個時候就記住了這少年。這幾年徐平雖然不在家,徐正卻隔幾年升一階,竟也升進了朝官序列,在這平民聚居的地方,正是人們閑時談論的富貴人家。
認出徐平,一路上就不斷有人打招呼,還有人試著邀請徐平到家吃酒。
徐平臉上掛著笑容,不斷地拱手跟打招呼的路人回禮。雖然他不認識這些人,卻知道這些人是他的鄰居,是與他們家守望相住的人家。
徐家並不靠近汴河邊的大路,走不多遠,就折進了小巷子裡。跟在徐平身後的閑漢孩童更多了,不住地唱著贊詞,恭賀徐家大郎高升回家。
拐進自家門前的小巷子,那種熟悉的感覺一下撲面而來,徐平竟有一種熱淚盈眶的感覺。數年離鄉,再是做過多少大事,竟還是放不下這小小庭院。
提前回來的孫七郎和劉小乙站在巷口,見到徐平和高大全便跑著上來行禮,劉小乙牽著徐平的馬,孫七郎陪著高大全,向徐家宅院行去。
徐昌站在門口,指揮著兩個小廝挑著一大掛鞭炮,巴巴地蹺腳望著。一看見徐平幾個人轉進巷子裡,便急忙吩咐著點燃鞭炮。
噼裡啪啦的鞭炮聲混合著人們的哄鬧聲,黑煙在嫣紅的霞光裡飄蕩,頑皮的孩童蹦蹦跳跳唱著兒歌,徐家門前一時熱鬧無比。
小廝抬著盛滿銅錢的籮筐,徐昌大把大把的銅錢撒出去,閑漢和孩童鬨笑著去搶,一切都仿如當年徐平東華門唱名回家時的樣子。
穿過混亂的人群,徐平進了自家院門,吸了口氣,整了整衣冠,向正房走去。
徐平正夫婦坐在正中,林素娘站在一邊,一個六七歲的小女孩靠在張三孃的腿邊,好奇地看著從門外進來的徐平。
徐平快步上前,向徐正夫婦行禮:“父母大人身體安好。孩兒多年在外,不能身前盡孝,非人子本分,心中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