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口袋陣(第2/2頁)
章節報錯
孫七郎得了吩咐,硬生生地把身子停住。這牆面又光滑,斜度又大,他哪裡能夠停得下來?連著倒退了三五步,才勉強站住身子。
徐平又道:“好了,就從你站的地方,慢慢走上來!讓住,要慢慢走!”
孫七郎屏氣凝神,輕輕抬了左腿起來。這腿一抬起來,身子就站不住,又倒退了兩三步,差點趴在牆上。
向上面抬起頭,孫七朗喊道:“官人,走得慢了不成的,站不住身子!”
徐平笑道:“你跑著能上,走著必然也能上,想想辦法!”
孫七郎就蹲在牆上想了一會,才又站起身子,猛地抬起左腿,迅速地向前落去,試試巴得牢實了,才又抬起右腿。
就這樣一步一步,走得小心翼翼,孫七郎直花了一炷香多的時間,才又重新走上了牆頭,對徐平道:“官人,這牆走得慢了不好上來的!”
“這樣就對了,我可不信交趾兵能夠冒著箭雨和滾木,飛奔著上來。就是按照這個樣子,其他地方也照樣修起來!”
石全彬在一邊看著熱鬧,問徐平:“既然是怕交趾人沖上牆,何不就如同城牆一般,修成直上直下的?那個樣子,除非他們會飛,才能上牆頭。”
徐平道:“閣長說得有道理,不過直的卻有幾項比不過斜的。第一,如果是直上直下,如此高聳,牆上的人看不到牆根,如果敵軍在牆下動手腳,難以防備。第二個,滾木只能沿牆而下,作用不大。第三個,斜的牆體,底部寬大,比直牆堅實得多,也好修築。閣長,所以還是斜牆好。”
石全彬也就隨口一說,真正細論起來他可是不懂,聽徐平說得貌似有道理,便也就不再說什麼。
城牆最早修成直上直下的,是對應於守城和攻城的手段缺乏,隨著經驗的積累,手段的增多,實際上有識之士已經發現了斜面城牆更加有效。到了兩宋之交的時候,守城大師陳規作《守城錄》,系統地提出了城牆不應太高,應修成斜面而不是垂直,城牆不要有直角等諸多原則。
徐平不知道這些,但他知道對於遠射武器來說,斜面城牆更有效。拉長了敵軍攻城的距離,增加了攻城者受打擊的範圍,減少了牆上的打擊死角,也有利於佈置守城器械,好處多得說不完。而壞處,除了心理上覺得好攻之外,幾乎沒有實質上的缺點。
這也是為什麼到了熱兵器的槍炮時代,山坡是進攻方的噩夢,但懸崖卻不是。防守方選擇戰場,第一選擇就是山坡,懸崖則沒什麼價值。
順著土牆,一直到了谷口,牆一路修到山頂。
石全彬隨著徐平登上谷口旁的小山,發現這裡也有大量民夫正在修整山體斜面,才知道徐平是把整個面對進攻方的一側,全修成這個樣子。
山體修整的進度更快一些,此時已經接近完成,民夫正在山頂上佈置防守的器具,成組地安裝滾木。
石全彬看不出個所以然,只是站在山上看南邊的交趾。出了這個谷口,丘陵間的路便寬闊起來,再也沒有險阻。藉著今天的晴朗天氣,可以看到遠處交趾的村寨。
在山上指揮的桑懌見到兩人上山,過來見過了禮,與石全彬寒喧罷了,對徐平道:“你來得正好,我這裡得到訊息,交趾已經自富良江岸準備發兵。一萬交趾主力,加上附近各州土兵,總計一萬七八千人,詐稱八萬,要來攻諒州。預計半個月後就會到達,我們這裡要抓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