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席捲諒州(上)(第2/2頁)
章節報錯
徐平冷笑一聲:“死守?這小城也配!”
叫過譚虎來,徐平吩咐了幾句,讓他到城門外喊話。
譚虎應諾,勒馬到了城門外,看看城頭上一個人影都沒有,也不知會不會有人聽見,硬著頭皮喊道:“大宋提舉左江道溪峒事徐官人告城裡諒州知州李慶成,速速開城門迎接朝廷兵馬,如閉門不納,以反叛論處,勿要自誤!”
喊了三遍,見城上一點動靜都沒有,譚虎訕訕地回到徐平身邊。
徐平沒說什麼,等了一會,對譚虎道:“你再過去,讓他半個時辰內必須開啟城門,不然就開始攻城。還有,如果我們的人馬是打著進去的,那他就是謀反叛國,本人斬,妻妾子女流配三千裡外!”
譚虎應諾,正要離去,徐平又叫住,對他道:“還有,特別要告訴他,我知道他的兩個兒子一個在甲峒,一個在升龍府。如果我們破了城池,斬了他的首級,我會要求甲峒和升龍府把他兩個兒子送回來,一同處置。如今我數萬人兵臨諒州,我就不信交趾和甲峒會為了他一個死人講義氣!”
譚虎應了,重新回到城門前喊話。
喊話這種事情徐平作為一軍主帥是不會親自去的,如果城上埋伏得有強弓硬弩,一下把主帥射翻,玩笑就開得大了。
喊完話,譚虎回來,在徐平身邊靜靜等待。
大約過了一刻鐘多的時間,城門上有了動靜,李慶成出現在城頭,對著帥旗高聲喊話:“諒州知州李慶成,有話要對提舉官人講!”
前面軍士傳了話過來,徐平冷冷地道:“告訴他,有什麼話,等我進了城再慢慢講!再不開城門,一刻鐘後開始攻城!”
這座小城,對付土兵作亂還有效,對兵甲齊備的徐平兵馬來講,不過是小孩過家家一樣,隨便堆幾個土堆就跨過去了。
守城本來就不是縮在城裡死守,而是依託城池採取一系列的防禦措施,靠關閉城門硬抗的時候,離著破城就不遠了。
前方軍士傳了話,城頭上的李慶成知道再不能拖延,無奈下令開了城門。
張榮帶著自己屬下步軍當先而行,到了城門前,見李慶成跪在路邊,面如死灰,對他道:“你在這裡等官人,聽候處分!”
說完,帶著屬下進了城門。
城中李慶成手下的土兵不過一二百人,除了一些貼身的親隨,早早扔下兵器躲得無影無蹤,並沒有任何戰鬥。
張榮入城之後,立即讓屬下佔領官衙及各處府庫,凡帶刀槍的人都看了起來。一切都沒了意外,才吩咐人去讓徐平的中軍入城。
小城容不下太多軍隊,真正入城的只有張榮一指揮,還有徐平的中軍不足一千人,其他人都在城外紮營。
一萬多人的隊伍行軍佇列,不可能像是操場上學生集合,從門州綿延開來一直到諒州,陸續到達後將會把整個窮奇河以北的諒州盆地佔滿。
徐平騎馬經過城門,看了一眼地上的李慶成,沉聲道:“起來吧,我們到衙門裡說話。拒納官軍已是大錯,你不要再錯上加錯了!”
李慶成站起來,躬身道:“遵提舉官人鈞旨!”
就在徐平進軍諒州的當天,兵不血刃地佔領了北諒州。
高大全帶著本部一指揮五百騎兵,外加一指揮騎兵和四指揮步軍,作為左翼緊隨韓道成部之後進入諒州。直入諒州之後,越城而過,沿著窮奇河逆流而上,堵住了從淥州來的谷口。
谷口處沒有軍寨,諒州和淥州之間的分界是川穀中的一處隘口,關卡和收稅人員都在那裡,谷口沒有人駐紮。
徐平已經吩咐過,只要卡住谷口就好,進入淥州的交趾軍隊不要管,只要讓他們沖不進諒州。那些都是交趾境內的蠻族土兵,慣於穿山過嶺,沒有必要到群山連綿的地方與他們作戰。只要斷了他們的退路,淥州養不活這五六千人,他們早晚會自己送上門來。
雖然也算山間盆地,淥州的面積雖大,境內卻不平坦,山丘連綿,而且多是石山,看風景是好地方,種地養人就遠比不上諒州這裡了。也正是因為地方貧瘠,雖然相連,甲峒並沒有向那裡擴張,而只是作為入宋境搶諒的踏板。
二十五日這一天,徐平佔領諒州北部,並沒有發生什麼戰鬥,甲峒本來就預設這裡不屬於自己了。
不過此時時移世易,甲峒願意讓出北諒州,徐平卻不願意讓出南諒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