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墓前,只見地上香燭淩亂,香灰渾在雨水裡在地上畫出奇怪的圖案。

清早的時候,劉大虎和丘娘子也來祭奠過,加上高大全的祭品,卻不想被一陣暴雨沖得七零八落,也不知劉小妹有沒有享用到。

譚虎扶著高大全站穩,指揮著軍士在墓前擺下供桌,放好香爐,香燭果品一應物事一一擺好。

高大全過來給徐平見禮,徐平急忙扶住:“我們之間,不用在乎這些俗禮。看你的樣子像是病了,故人已逝,不可過度傷心,自己的身體也要緊。”

“小的明白。”

高大全說著明白,看他的樣子卻是說到未必能夠做到。

徐平心中暗暗嘆了口氣,這種事情勸解的效果也不大,只有回去之後讓孫七郎和譚虎多陪著高大全散心,讓他自己慢慢走出來。

供桌和祭品擺好,一直不言語的秀秀走上前,一件一件又認認真真地擺了一遍,擺完就站到一邊,直呆呆地看著劉小妹的墓碑。

點起香燭,段雲潔拉著秀秀上前行禮。

秀秀乖乖地跟著段雲潔行禮如儀,眼睛卻一直看著墓碑,好像在她心裡,她的劉小妹姐姐正在墓裡看著她。

眾人行禮過了,徐平才上前行禮。

段雲潔遞過來謄錄好的祭文,徐平展開,低聲念誦。

“維天聖九年八月甲申,太常博士、提舉邕州蔗糖務、邕州通判徐平,攜四時餚果致祭劉小妹娘子在天之靈。

……

餘遠涉萬裡,通判邕州,於今四年矣,有勞而無功。地方不靖,而有娘子之禍。上負國家,下愧黎民。

……

娘子生於微末,身自耕織,煌煌乎立於天地。及殃時,無一語及於己身,惟願族人自今起不生而為奴……餘代天子守一方土地,聞之豈能無愧,敢不遵命。以娘子之言,朝廷法憲,行於地方,治下自今起不再有法外之地。

……

斯人已逝,其靈長存。臨終之言,福澤後世。娘子之德,千秋永記。

嗚呼尚饗!”

念罷,譚虎上來點起焚燒了,化作一片飛灰。江邊吹來一陣微風,卷著紙灰在墳頭盤旋。

高大全由譚虎扶著,靜靜站在那裡,看著劉小妹的墓前香煙梟梟,虛幻中彷彿又看見了那個常掛笑容的面龐,笑容伴著她去了另一個世界。

劉小妹的故事至此結束,讀者也能看出來,這個人是以劉三姐為原型的,不過從查的資料上來說,原始故事應該為劉三妹,電影改為三姐。劉三妹的故事流傳很廣,一些細節和故事結局都不相同,書裡取的是左江地區劉三妹的傳說,故事本身就是悲劇結尾。總是覺得寫到那個地方這個人繞不開,或許是我矯情了,但這個故事的廣泛流傳應該還是說明瞭一些東西。至於接下來主角在治下所進行的算是改革吧,歷史上應該是在狄青徵南之後進行的,改部曲家丁為編戶,各地土官納入寨的管轄,土官見知寨如民見官,這是歷史上的記述。正因為狄青南征給那個地方帶來了翻開覆地的變化,所以直至現在歷史記憶也大多追溯到狄青身上。當然書裡不會照抄歷史,但總是有歷史的影子。)